雹暴

作品数:131被引量:739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筠珺郑栋邹书平张义军杨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复杂地形区域一次雹暴过程的观测及模拟研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任薪儒 周筠珺 罗喜平 曾勇 杨哲 邹书平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资助项目(2019QZKK0104);贵州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黔科合支撑[2022]一般206);黔科合支撑[2023]一般193;四川省重点研发资助项目(2022YFS0545);云南省重点研发资助项目(202203AC100006)。
为提高中国西南复杂地形区域雹暴预报水平,对该区域内一次典型雹暴过程中的地形作用、微物理过程及成雹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并采用全弹性三维对流云模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雹暴过程为冷空气侵入型,地形对低层暖湿气流的阻拦导致...
关键词:雹暴 大气物理 云模式 微物理 地形作用 
热带地区雹暴的闪电活动-动力-微物理特征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2024年第9期3311-3326,共16页李哲 张廷龙 郑栋 崔学林 余海 甘志强 高涛 鲍敏 周方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5011);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422RC804,422MS151);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CSF202302)共同资助。
基于低频电场变化探测阵列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和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 对海南岛2021年6月24日一次雹暴过程的闪电活动和云内动力与微物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 该雹暴闪电活动以云闪为主, 占总闪的85.38%.降雹前发生的地闪...
关键词:雹暴 三维闪电定位 双偏振雷达 降水粒子识别 
泰山一次强雹暴微物理特征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观测分析
《气象》2024年第9期1129-1141,共13页夏凡 吴举秀 申高航 潘佳文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2MD072、ZR2023MD004、ZR2023MD025、ZR2021QD028);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4LASW-B03);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4J030)共同资助。
为了研究雹暴的微物理特征,利用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仪探测资料,结合粒子相态分类算法,对2020年6月1日发生在泰山的一次降雹天气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雹暴云影响泰山站时附近区域雷达参量、水凝物粒子、降水粒子谱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雹暴...
关键词:雹暴云 双偏振雷达 雨滴谱 微物理特征 
威宁一次单体雹暴防雹作业的宏微观物理响应特征分析被引量: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442-451,共10页鹿原 周筠珺 邹书平 杨哲 曾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5169);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资助项目(2019QZKK0104);贵州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黔科合支撑[2023]一般193、[2022]206号;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22YFS0545);云南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2203AC100006)。
为研究单体雹暴作业后雹云宏、微观物理演变特征,利用威宁雪山镇X波段雷达数据和水成物粒子识别方法,并根据催化剂的扩散模式,将雹云演变分区域和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作业前雹云冰雹形成区水平反射率为45~55 dBZ,差分反射率在-0...
关键词:冰雹 人工防雹 效果检验 双偏振雷达 
我国西南地区春季典型雹暴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4年第2期19-31,共13页袁春梅 周筠珺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4);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2]206,黔科合支撑[2023]193);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项目(SRYB-20231120-064);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03AC100006)。
为了进一步厘清我国西南地区春季典型雹暴宏微观物理过程及成雹机制,本文选取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以及地面降雹观测资料,运用模糊逻辑算法和耦合了NSSL双参方案的WRF-Elec模式,对2018年3月13日一次典型...
关键词:观测与数值模拟 典型雹暴 微物理 闪电活动 
山东一次典型持续冰雹过程的闪电活动和雷达特征分析被引量:2
《海洋气象学报》2024年第1期24-38,共15页冯桂力 侯淑梅 张骞 邓猛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3MD025,ZR2021MD010);山东省气象局科研项目(2022sdqxz8)。
2020年6月1日下午至夜间,山东部分地区出现降雹天气,利用卫星和雷达以及闪电探测资料详细分析此次降雹过程的闪电和雷达参量特征。结果表明:(1)鲁北和鲁中雹暴闪电活动的主要差异为:鲁中雹暴的对流强度强于鲁北雹暴,其正地闪比例和正地...
关键词:双偏振雷达特征 雹暴 总闪电 观测分析 
双偏振雷达水凝物分类算法优化及在雹暴云的应用分析被引量:4
《气象》2023年第11期1343-1358,共16页夏凡 龚佃利 潘佳文 史茜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2MD072、ZR2021QD028、ZR2020MD052、ZR2020MD053);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2J034);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2021sdqxz05、2021sdqxz09)共同资助。
为提升我国多普勒双偏振雷达水凝物分类的应用水平,在美国强风暴实验室(NSSL)研发的水凝物分类算法(HCA)基础上,通过增加冰雹区与三体散射区水凝物类型的订正识别、选用数值模式温度分析场识别融化层、引入水凝物类型垂直分布限制条件等...
关键词:双偏振雷达 水凝物分类 HCA优化 雹暴 
贵州威宁雹暴微物理特征的观测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热带气象学报》2023年第4期551-566,共16页周峰 周筠珺 邹书平 杨哲 曾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69);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4);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2)一般206),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3)一般193);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22YFS0545);云南省重点研发项目(202203AC100006)共同资助。
利用位于贵州威宁雪山镇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结合基于模糊逻辑的水凝物粒子识别算法(HID)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8年6月28日贵州威宁羊街镇的一次强雹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观测...
关键词:双偏振 粒子识别 WRF数值模拟  云微物理机制 
基于S波段双偏振雷达一次强雹暴过程观测分析被引量:6
《气象科技》2023年第2期245-253,共9页吴福浪 李云 方艳莹 姜嘉俊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03N4192)资助。
利用宁波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和实地冰雹调查资料,对2020年3月21日浙江省中北部一次强雹暴灾害过程(简称“03·21”过程)的天气背景和双偏振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雹暴过...
关键词:雹暴 三体散射 双偏振特征 粒子分类 
一次孤立单体雹暴过程“ZDR柱”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3
《气象科技》2023年第1期104-114,共11页沈雨 周筠珺 邹书平 杨哲 曾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69);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19]2387号);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22YFS0545);云南省重点研发项目(202203AC100006)资助。
为了研究孤立单体内“Z_(DR)柱”(差分反射率因子柱)的演变特征,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8日的一次孤立单体降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孤立单体发展阶段,“Z_(DR)柱”跃增,跃增后0℃层...
关键词:双偏振雷达 Z_(DR)柱 粒子识别算法 微物理 热动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