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损伤

作品数:19被引量:7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古亚娟迟文谭巍黄国良徐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儿童医院医学中心解放军第157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华麻醉学杂志》《江西医药》《临床急诊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体外膜氧合中血小板损伤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2年第2期4600-4606,共7页张艳明 闫姝洁 吉冰洋 
阜外医院青年基金(2022-FWQN03)。
体外膜氧合(ECMO)为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心肺支持,是一种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辅助支持手段。ECMO系统中非生物材料表面与血液接触后引发的炎性反应、凝血系统紊乱及离心泵产生的高剪切应力会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障...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 血小板减少 出血 血栓 血液保护 
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血小板损伤与输注效果的相关性被引量:3
《临床医学》2021年第6期47-49,共3页罗娜维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血小板损伤与输注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兴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1例血液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根据输注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两组机采血小...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 保存期内 血小板损伤 输注效果 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 相关性分析 
血小板损伤与中暑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临床急诊杂志》2017年第5期342-344,共3页殷惠梅 童华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471839;81671896)
血小板来源于骨髓成熟巨核细胞的细胞质,主要生理功能是止血和参与血栓形成。研究表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对中暑的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下降预示病死率增加,可作为重症中暑预后预测指标[1],提示血小板可...
关键词:血小板损伤 中暑 
体外循环引起血小板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医学综述》2015年第15期2775-2777,共3页池昊育 刘志刚 刘晓程 
体外循环是心内直视手术重要的辅助手段,非外科性出血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体外循环造成的血小板功能损伤被认为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非外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体外循环引起血小板损伤的因素主要...
关键词:血小板损伤 体外循环 非外科性出血 
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栓调节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江西医药》2013年第5期394-396,共3页程功文 黄纪木 李宝兰 姚传 高华 王一明 徐建军 
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2009318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0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例分别在手术开始(T1)、手术结束(T2)、术后1d(T3)、术后3d(T4)、术后7d(T5)共5个时间点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双抗...
关键词:体外循环 高敏C反应蛋白 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小板损伤/活化 
DIC的主要发病原理是什么?
《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第17期1543-1543,共1页
答:DIC的发病原理主要为血管内皮受损、组织损伤、红细胞及血小板损伤释放促凝物质和其他促凝物质入血激活和启动内源、外源凝血系统,广泛形成微血栓并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引起出血、微循环功能障碍、溶血及微血栓。
关键词:发病原理 DIC 微循环功能障碍 促凝物质 血小板损伤 内皮受损 组织损伤 凝血系统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伤与肝脏及血小板损伤的相关性被引量:3
《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第14期182-182,共1页王敏军 邸亮 肖广辉 高华春 肖章博 徐明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是以发热、出血、肾损伤为主,同时伴随相应的肝脏及血小板损伤及损伤机制。方法:将16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分别检测肝功、前清蛋白、胆碱酯酶、肾功、血小板及重症组转氨酶(ALT)与尿素氮(B...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 肝功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血小板 
DIC的主要发病原理是什么?
《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第2期183-183,共1页
答:DIC的发病原理主要为血管内皮受损、组织损伤、红细胞及血小板损伤释放促凝物质和其他促凝物质入血激活和启动内源、外源凝血系统,广泛形成微血栓并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引起出血、微循环功能障碍、溶血及微血栓。
关键词:发病原理 DIC 微循环功能障碍 促凝物质 血小板损伤 内皮受损 组织损伤 凝血系统 
34例心脏手术患者输注血小板临床观察
《甘肃科技》2006年第7期190-190,219,共2页杨丽华 
目的:对我院34例心脏手术患者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输注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输注血小板1小时血小板计数,采用静脉血SF—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14例患者术前血小板减少,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明显增加,血小板回升率>3...
关键词:心脏手术 血小板损伤 临床观查 
心内直视术患者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自体成分血回输的可行性被引量:7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年第11期875-877,共3页黄长顺 单闯 徐炜烽 潘志浩 仇艳华 任利远 
心脏手术输血量大,体外循环(CPB)可造成血小板损伤,常通过围术期输注异体血补充血小板,以避免术后出血,但输入异体血具有很多并发症.CPB前进行自体血小板分离,于CPB后再回输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APRP)可减少术后出血,不输或少输异体血[1]...
关键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心内直视术 血回输 体成分 联合 患者 富含血小板血浆 血小板损伤 输异体血 术后出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