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戏

作品数:280被引量:16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艳郭建胡胜李跃忠王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山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锡剧舞台艺术的现代诠释
《文化产业》2024年第35期4-6,共3页任亚 
锡剧作为华东地区三大古老戏曲种类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表演程式和地域文化特色,深刻地反映了吴地的历史风貌与民族多样性,被誉为华夏民族的瑰宝。《玲珑女》改编自连台本戏《快嘴李翠英》《玉连环》,该剧不仅是江苏省锡剧团的经...
关键词:江苏省锡剧团 舞台艺术 表演程式 锡剧 连台本戏 民族多样性 音乐风格 传统与创新 
论折子戏对全本戏“戏点”的加工——以《荆钗记·参相》为例
《东方艺术》2024年第6期84-90,共7页鲁依倩 
折子戏能够在可看性上超越全本戏是因为其具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即有“戏点”。《荆钗记》作为四大南戏之首,不仅文学本经历了经典化的过程,演出本也是非常丰富,其中《六十种曲》所收录的《荆钗记·参相》一出,篇幅并不长,戏点并不充足,...
关键词:舞台演出 戏点 折子戏 可看性 荆钗记 《荆钗记》 一出戏 全本戏 
荧屏有戏:戏曲与电视剧的对话
《上海戏剧》2024年第5期38-41,共4页魏睿(整理) 李培 高源 陈慧迪 
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视剧到了1924年才被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制造出来,与至少有数百年历史的戏曲相比简直是个小婴儿,但是从传播影响力来看,在20世纪下半叶电视曾一度代替戏剧(包括戏曲)、电影等艺术成为主宰,其中电视剧无疑成为人们最喜爱...
关键词:上海越剧院 上海歌舞团 连台本戏 袁派 传播影响力 长篇巨制 剧本创作 地方戏 
近现代日本对古希腊戏剧的改编与搬演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154-166,共13页赵雁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项目编号:20&ZD2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的经典范式,被多国改编、搬演。日本对它们的编演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文对近现代日本的古希腊戏剧编演情况做历时梳理,通过对代表性作品的文本细读,考察古希腊戏剧在日本的流播样态与阐释语境。近现代日本的...
关键词:古希腊戏剧 跨文化改编 日本戏剧 铃木忠志 
说说清宫连台本戏
《文史知识》2024年第9期91-95,共5页刘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宫廷戏剧史料汇编与文献文物研究”(20&ZD270);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研究”(20ZD2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宫廷戏曲‘导演’文献整理与研究(22BZW116)”阶段性成果。
据《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元节”条记载,北宋都城汴梁“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可见长篇戏剧作为一种戏剧演出形态,很早便已在舞台上出现。奉神、娱人和贸易等因素,共同推动长剧持续绵延与发展。明祁彪佳《剧说...
关键词:祁彪佳 《东京梦华录》 连台本戏 七夕 戏剧演出 《目连救母》 北宋都城 中元节 
清宫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皮黄本的音乐编创
《艺术传播研究》2024年第4期101-112,共12页周丹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曲体与金元古都文化研究”(批准号:21WXA001)的阶段性成果。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命升平署将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翻改为“乱弹曲白”,此后升平署和普天同庆班分别排演了皮黄本的《昭代箫韶》。该剧的翻改可谓晚清“昆乱消长”时期皮黄戏创作之缩影:两种皮黄本都具有明显的“昆乱杂糅”特征,昆腔...
关键词:《昭代箫韶》 皮黄 昆乱杂糅 板式编排 唱腔 戏曲翻改 晚清戏曲 连台本戏 
发现作者:莎士比亚之于日本戏剧研究的意义及与中国戏曲研究之关系
《戏剧艺术》2024年第4期181-194,共14页孙笛庐 
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中国俗文学东亚流播史研究”(23STA009)的阶段性成果。
日本在明治时期通过介绍、翻译、学习、研究莎士比亚,形成了一种“作者”研究范式。这一范式的逻辑基础指向作家在戏剧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权威性,并以作家独创能力作为评价戏剧文学的重要维度。日本知识分子通过将戏曲作家近松门左卫门...
关键词:莎士比亚 近松门左卫门 汤显祖 作者研究范式 
由全本戏到折子戏——《荆钗记》标目研究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60-65,76,共7页黄雅囡 
折子戏是南戏传奇形态戏剧中的一折或数折,是相对于全本戏的概念。《荆钗记》的版本众多,对其全本戏与曲选进行梳理,可以看出从万历后期到明末,《荆钗记》逐渐有了从四字标目到二字标目转化的趋势;对比全本戏代表《六十种曲》与折子戏...
关键词:折子戏 全本戏 《荆钗记》 标目 《缀白裘》 《六十种曲》 
民国中后期京剧新编本戏的演出、美学品格及评价
《戏曲艺术》2024年第2期102-111,共10页杨志永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近代文人与京剧关系研究”(22YJA760074)阶段性成果。
进入民国之后,商业剧场的兴起推动了戏剧界人文生态的变革,文人群体参与戏曲创作成为梨园界新兴的现象,其结果便是催生了京剧新编本戏这一艺术形式。由于演剧市场的不完全理性,致使新编本戏虽然在数量上层出不穷,但单出剧目的舞台生命...
关键词:新编本戏 布景 演剧市场 传统戏 生行群体 
《七侠五义》--在守正中创新
《中国京剧》2024年第3期22-22,共1页单跃进 
上海京剧院在本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带来了《七侠五义》上下本。此为从古典武侠小说改编而来的连台本戏,演绎了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以及“五鼠”白玉堂、蒋平、卢方、韩彰、徐庆等个性迥异的江湖侠客,鼎力帮助包拯铲除恶霸,匡扶正义的...
关键词:中国京剧艺术 上海京剧院 连台本戏 匡扶正义 白玉堂 武侠小说 欧阳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