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力

作品数:591被引量:319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蔡名照陈池瑜李芸韩丹岩樊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美术学院新华通讯社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墨竹寄雅韵 艺海展新风
《中国收藏》2025年第2期94-95,共2页贾静辉 
竹是中国画中独具魅力的题材,承载着历代文人高洁、孤傲的思想情操。画家孙正阳在彩墨竹画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笔下的墨竹,往往以素雅的墨色尽显质朴之感,竹竿似弓、竹叶如剑,皆蓄势待发,展现了强劲的笔力。
关键词:孙正阳 思想情操 墨竹画 中国画 笔力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十几岁》2025年第2期56-56,共1页张芮苧 
这幅作品整体协调、结体严谨。取法柳体用笔、笔力遒劲;又见《灵飞经》的舒展大方、疏密有间。其中“碧”“有”“君”“盘”“月”写得尤为精彩。细看这幅作品,有几点可提尚:走之底的书与不够熟练,如“远”字.
关键词:金铜仙人辞汉歌 结体 整体协调 笔力 疏密 用笔 
记者提升笔力的作用与策略
《西部广播电视》2024年第23期135-138,共4页李静洁 
本文首先探讨记者提升笔力的作用,包括增强内容的吸引力、提升新闻内容在各平台上的传播效果、有利于塑造媒体品牌形象等,其次论述记者提升笔力的策略,包括广泛积累素材与技巧、强化实践锻炼、培养敏锐观察力与思考力等,旨在帮助记者创...
关键词:记者 笔力 作用 
养成笔力可扛鼎——深度报道创新的四个维度
《新闻文化建设》2024年第22期9-11,共3页王汉友 
做好深度报道是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也是主流媒体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时移世易,深度报道必须与时偕行,开拓创新,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技术。本文探讨了深度报道在技术应用、叙事方式、互动性策略和跨平台发布...
关键词:媒体融合 深度报道 技术赋能 互动增效 
看,他们学书多么努力
《书法教育》2024年第11期2-3,共2页吴紫薇 郭岳 
1“入木三分”的笔力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的见解深刻、透彻。这个成语源自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一段佳话。相传,有一次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特命王羲之在木板上书写祭文,以备雕刻后使用。王...
关键词:东晋时期 遒劲有力 刚劲有力 挥毫泼墨 王羲之 生命的力量 笔力 书法 
刀刻和笔写,谁能“入木三分”
《学语文之友(小学1-2年级)》2024年第10期38-39,共2页
客官,请留步为什么“人木三分”形容的是书法而不是雕刻呢?相传有一年的冬至日,晋国的皇帝要在郊外祭祀,邀请了书法家王羲之在祭祀用的木板上写祝文。写完后工人刻字,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3分深。3分有多深呢?大概1厘米。如此强劲的笔力,...
关键词:王羲之 书法大家 冬至日 刀刻 笔力 木板 祭祀 
卜兆多年文笔山,敢言笔力压瀛寰——陈衍诗歌的哲理性探析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99-105,共7页林东源 
作为“同光派”的代表人物,陈衍的诗歌创作融文学性与哲理性于一炉。他的社会历史题材诗歌体现了对变与不变、政治与经济、义与利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哲学思考以及主观顺应客观的历史辩证法。他的人生兴会题材诗歌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哲思,...
关键词:陈衍 诗歌创作 哲理性 
画山能重,画水能轻,画人能活,方是押住纸
《艺术品鉴》2024年第10期169-169,共1页黄宾虹 
笔力透入纸背,是用笔之第二妙处,第一妙处,还在于笔到纸上,能押得住纸。画山能重,画水能轻,画人能活,方是押住纸。作画最忌描、涂、抹。描,笔无起伏收尾,也无一波三折;涂,是仅见其墨,不见其有笔,即墨中无笔也;抹,横拖直拉,非人用笔,是...
关键词:一波三折 笔力 用笔 
卫夫人,比徒弟王羲之还“卷”
《环球人物》2024年第17期93-95,共3页马周睿 
在中国长达3000多年的书法在史上,诞生了无数大家、名作。然而在大众记忆里,这些名家多为男性:“二王”“四贤”“宋四家”“楷书四大家”………事实上,从古至今,女性在书法领域从未缺席。与男性书法家相比,她们的笔力丝毫不弱,大有不...
关键词:艺术风采 宋四家 楷书 笔力 王羲之 书法 卫夫人 大众记忆 
赏石天地
《花木盆景(下半月)》2024年第8期68-69,共2页
江山。该石形如正书山字,笔力厚重古朴,苍劲有力,中间一竖,直插云霄,山石山字,可谓鬼斧神工。正如诗云:神韵天成山字石,书圣叹怨鬼斧工。会须决起凌云志,高抟九万扶摇风。
关键词:赏石 圣叹 笔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