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淤

作品数:525被引量:92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蒲昭和陈可冀陈秀华何永恒王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辽宁中医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肾虚血淤与衰老被引量:1
《辽宁中医杂志》1993年第8期14-15,共2页陈学忠 张振学 陈玺 
祖国医学关于衰老的论述主要有肾精亏耗,气血阳气衰惫,心力减退,脾胃虚弱,气滞而馁,元气不足,阴虚生火,津亏生燥等学说。其中以肾虚、脾虚致衰为最,历代医家多从补肾健脾来调补。近年有人提出“气虚血瘀致衰”
关键词:衰老 血淤 肾虚 中医养生学 
肾脏疾病与血淤证的关系初探被引量:5
《辽宁中医杂志》1992年第12期11-12,共2页梁新家 
祖国医学认为,诱发肾小球肾炎的病因,无论是外感或内伤所形成的水肿,均与肺、脾、肝、肾等脏器虚损有关。从病机特点来看,是本虚标实,其中以肾脾虚损为主。所谓标实,是指诱发肾脏致病因素和病理代谢产物所致,如风邪、湿热、血瘀和湿浊等...
关键词:肾疾病 血淤 
高血压病兼血淤证23例红细胞变形性与外周微循环对照检测分析被引量:1
《辽宁中医杂志》1992年第7期13-15,共3页何永恒 
本文按照同病异证比较原则,设立平行对照组,通过对23例高血压病兼血淤证和32例不兼血淤证病例(均为高血压病Ⅱ期、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进行红细胞变形性和外周微循环的对照联合检测分析,前组与后组比较,发现红细胞变形性指数降低、甲襞...
关键词:高血压 红细胞变形性 血淤证 诊断 
40例肺气虚患者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测定被引量:8
《辽宁中医杂志》1992年第6期6-8,共3页李莹 
本文采用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血气分析等检查方法,对肺气虚证40例进行了观察及相关分析。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表明,肺气虚证患者不仅肺功能受到损害且伴有血液的“高、粘、浓、聚”性及甲皱微循环的异常改变。其肺功能损害...
关键词:肺气虚 血淤 血液流变学 
血淤证古典辨证诊断探讨被引量:4
《辽宁中医杂志》1992年第3期12-14,共3页王阶 陈可冀 
血瘀证的古典辨证诊断由来已久,在《内经》中已经有了相应的活血化瘀治法,但使血瘀确立为一个证、脉因证治、理法方药成为一体,是《伤寒杂病论》的成就。
关键词:血淤证 辨证诊断 古代医家 
慢性肾病高脂血症与血淤的相关性探讨
《辽宁中医杂志》1992年第3期17-19,共3页孙伟 沈晓燕 
高凝血症和脂质代谢紊乱几乎见于所有类型的肾脏病。近年来,人们从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的导致高发的高心血管病等严重影响预后的许发症中,加深了对其高脂血症危害性的认识,
关键词:肾病 慢性 高血脂病 血淤 
应用D.M.E方法评价病理舌下脉对血淤证诊断的意义被引量:3
《辽宁中医杂志》1992年第2期1-3,共3页何永恒 
在遵循中医证型研究的原则下,采用同病异证、异病同证设立平行对照组。从冠心病血淤证与非血淤证、高心病血淤证与非血淤证共四个病证组进行观察,将望诊舌下脉变异的评分结果,以红细胞变形性测定的定量指标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性试...
关键词:血淤证 诊断 舌下脉 
对细脉者脉图自动判别血淤证及其机理探讨
《辽宁中医杂志》1991年第12期3-5,共3页朱德增 肖行贯 周松华 胡永欣 李威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脉象中含有综合性的生理病理信息,能够反映人体气血的盛衰和脏腑功能的强弱等状况,因而,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脉诊 细脉 脉图 血淤证 
冠心病血淤证25例红细胞变形性与外周微循环的同步检测分析被引量:12
《辽宁中医杂志》1991年第9期7-9,共3页何永恒 江一平 张虹华 唐惕凡 
本文对25例冠心病血淤证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外周微循环进行了同步检测,并以22例冠心病非血淤证患者作对照,发现冠心病血淤证组红细胞变形性指数明显低于冠心病非血淤证组(P<0.01),后组约为前组的6.5倍;甲襞、球结膜微循环积分值前组...
关键词:冠心病 血淤证 红细胞 微循环 
肺原性心脏病与气虚血淤的关系被引量:1
《辽宁中医杂志》1991年第9期1-2,共2页方之勇 
本文通过中医理论及实验研究浅述了肺、心的生理病理,认为肺—气—血(心)三者关系密切;气虚血淤是肺心痛的主要病理基础;提出了益气活血法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法则。
关键词:肺心病 气虚血淤 病理 益气活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