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

作品数:239被引量:53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侯仙明王四平王玉凤李凤杨文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血证论》辨治心房颤动的思想探讨
《中国中医急症》2024年第12期2206-2208,2215,共4页丁宇坤 李思聪 王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274326);2022年度北京中医药“十四五”重点专科项目(BJZKBC0002)。
清代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具有独特的血证理论和治疗法则,书中提出心悸与“心火不足,血不养心”关系最为密切;“血火同病论”“治血四法”及“水火气血互生互用论”等创新理论为心房颤动提供了详细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索《血证论》中...
关键词:心房颤动 《血证论》 治血四法 理气化痰 祛风通络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急性血小板减少中医辨治探析
《中国中医急症》2024年第12期2123-2126,共4页陈静茹 朱丰林 王莎莎 吴斌 
重庆市巴渝岐黄学者(渝财社[2023]178号)。
本文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的基本病机,提出在辨病与辨证的基础上,将“清肝泻胃,撤热存津”治疗思想与《血证论》治血四法相结合;并举典型病例分析,以探讨干燥综合征继发急性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中医...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血证论》 治血四法 
基于《血证论》探讨唐宗海对“脾阴”的认识及临床应用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29-33,共5页王钧泽 蔡帛言 王绪宏 刘雪 郭婧宇 王欣 刘桂荣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国医大师张志远传承工作室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8]11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12]170)。
通过梳理唐宗海《血证论》一书中“脾阴”理论的渊源和思想依据,以及相关论述,认为唐氏“脾阴”属于传统中医“气化”层面的概念,提出“脾阴”是为了反映机体融化水谷和滋生血脉两种生理功能而选用的载体,这与唐氏重视气、阴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唐宗海 血证论 脾阴 脾阴理论 临床应用 
基于“血水同病”理论治疗埃德海姆-切斯特病1例报告
《湖南中医杂志》2024年第11期65-67,共3页卢山 丁晓庆 王文儒 郭明 谌海燕 李玲 刘军霞 廖俊尧 廖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新教师启动基金项目(2023-JYB-XJSJJ044)。
埃德海姆-切斯特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以CD68(+)、CD1a(-)泡沫组织细胞浸润为特征,于1930年由Jakob Erdheim和William Chester首次描述,至2019年7月病例数超过1500例^([1])。ECD主要...
关键词:埃德海姆-切斯特病 血水同病 血水同治 益气养血补肾方 《血证论》 
从《血证论》“痰饮交动”浅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证论治思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年第9期1880-1883,1898,共5页张晓晓 王彤 金哲 贡欣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首发2018-4-4204);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QN-2020-18)。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津液输布失司有关,痰邪是其核心病机之一。文中试基于《血证论》中津液运行的生理病理出发,阐述“痰”的理论释义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形成机制。唐氏认为津液的生理过程是肾、脾、肺三脏共同作用的结果,肾、...
关键词:血证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 痰火 痰瘀 
基于《血证论》探讨从“瘀血”论治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诊治思路
《河北中医》2024年第8期1378-1380,1386,共4页赵云 陈凯 王旭 周仁华 高少鸽 卞来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973796)。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是其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们基于《血证论》提出的“因瘀致渴”理论,结合“瘀血”在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再根据近现代对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相互关系的研究,分...
关键词:糖尿病 认知障碍 瘀血 《血证论》 
从气化理论探讨唐容川《血证论》咯血诊治特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年第16期62-65,共4页张家伟 张丽 
气化理论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唐容川传承并运用气化理论诊治疾病。文章基于气化理论,从气化的物质基础、气化的对象、气化的路径,探讨唐容川《血证论》中咯血的诊治特色。咯血症见痰中带血丝,本质是水病兼有血病,病位在肺、肾、心、肝,...
关键词:唐容川 气化理论 血证论 咯血 
从《血证论》浅析上焦瘀血证相关论治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4年第5期15-18,共4页肖玲花 何运胜 王静茹 任璐梅 刘洋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面上项目(2021MS213)。
通过唐容川《血证论》对三焦瘀血的相关论治,结合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上焦瘀血证的临床表现、相关鉴别及从病机论治。鉴别:肝着病中肝郁气滞证、胸痹病中心血瘀阻证。治疗:在活血的基础上,分为调和肝胃祛瘀、调理肺...
关键词:血证论 唐容川 三焦 瘀血 祛瘀 
《血证论》豁痰丸探微
《中医学》2024年第4期712-715,共4页林媛媛 唐志宇 康怡博 
豁痰丸出自《血证论》,是大多数临床实践中关注及应用相对较少的治痰妙方。据原文可知,本方以轻清润降之法,治疗痰热蕴肺证,兼有肺燥津伤者。方药配伍以清热豁痰与润燥生津并施,旨在不伤津、不滞痰。后世名医江尔逊善重用方中关键一味...
关键词:豁痰丸 《血证论》 鲜竹沥 慢阻肺 
《血证论》从脏腑辨治淋证探析被引量:2
《环球中医药》2024年第3期444-448,共5页王萌萌 董艳丽 迟敬 孙雪英 王超众 
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创新激励项目(CSFGG-2021095、CSFGG-2022290);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YQ2019H034);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ZHY2020-009)。
淋证的论治历代多注重湿热蕴结下焦,病位限于肾与膀胱。而清代医家唐宗海论治淋证放眼于上中下三焦,区分各个脏腑以施治。本文通过梳理《血证论》及历代医家论述淋证的相关条文,对淋证的源流及辨治角度进行探究,总结唐宗海治疗淋证的特...
关键词:唐宗海 《血证论》 淋证 脏腑 辨证论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