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利用

作品数:1889被引量:16246H指数:6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均孙永健张吉旺刘鹏代兴龙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施氮量对冬包蛋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2025年第3期386-394,共9页邢俊刚 谢小清 李胜楠 薛丽华 章建新 蒋鹏程 杨浩 刘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433);新疆农业科学院自主培育专项项目(xjnkyzzp-2022001)。
为明确施氮对北疆冬包蛋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调节作用,以冬小麦品种新冬18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田间设置0 kg·hm^(-2)(N_(0))、75 kg·hm^(-2)(N_(1))、150 kg·hm^(-2)(N_(2))、225 kg·hm^(-2)(N_(3))和300 kg·hm^(-...
关键词:施氮量 冬小麦 极晚播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氮素利用 
氮肥管理及氮素形态对强筋冬小麦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麦类作物学报》2024年第12期1590-1598,共9页聂浩亮 黄少辉 杨军芳 张静 杨云马 卢萍萍 岳增良 贾良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901005);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1326407D);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专项(2022KJCXZX-ZHS-4)。
为研究氮肥管理模式及形态对强筋小麦植株生长、籽粒蛋白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强筋小麦品种师栾02-1在河北省柏乡县进行田间试验,在相同形态氮肥(尿素)下设置不施氮肥、施氮总量270 kg·hm^(-2)+基追比1∶1、施氮总量210 kg·hm^(-2)+基追...
关键词:冬小麦 氮素利用 产量 加工品质 主成分分析 
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弱筋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2024年第11期1456-1466,共11页周文银 李文阳 李浩杰 张士雅 雍玉东 郑成岩 郜雪 蔡玉佩 徐乾宇 闫素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2300801-02);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小麦);安徽省科技特派员项目(2023tpt035);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1-089);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310879181)。
为了解追氮量与种植密度在弱筋小麦高产优产中的调节作用,以小麦品种扬麦15为材料,设置5个追氮水平(0、54、48.6、43.2和37.8 kg·hm^(-2),分别用N0、N1、N2、N3、N4表示)和3个种植密度(1.8×10^(6)、2.4×10^(6)和3.0×10^(6)株·hm^(-...
关键词:弱筋小麦 氮密互作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效率 
缓释掺混肥配比对稻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麦类作物学报》2024年第2期214-221,共8页周冬冬 李必忠 张军 刘忠红 张永进 方书亮 朱新开 
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JATS[2020]177,JATS[2021]200,JATS[2022]203,JATS[2023]184);2022年度市级乡村振兴发展专项。
为探究不同缓释掺混肥配比对稻茬小麦生产的影响,在沿淮下游地区,以淮麦52和淮麦920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缓释掺混肥(SRF,N∶P2O5∶K_(2)O=26∶12∶12)和丰卉尿素(U,46%N)为供试肥料,设置U四次分施(M_(1))、SRF一次基施(M_(2))、6...
关键词:缓释掺混肥 稻茬小麦 产量 氮素利用 干物质转运 品质 
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张鹏飞 邓明珠 李孟浩 林延荣 任小龙 陈小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1562)。
为揭示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通过开顶式气室,以小偃22为试验材料,于2020-2022两年进行田间微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0、180和240 kg·hm^(-2))和两种大气NH_(3)浓度(空气背景NH_(3)浓度:0.01~0.03...
关键词:大气NH_(3)浓度升高 施氮 冬小麦 生物量积累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 产量 
抑制剂对稻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麦类作物学报》2023年第9期1165-1173,共9页王静 万水霞 李帆 吴萍萍 王允青 鲍先巡 程益涵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022107020004);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17030701052);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401308);安徽省科技厅农(林)业综合实验站和农技推广示范基地绩效奖励项目(1085)。
生化抑制剂是调控土壤氮素转化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明确生化抑制剂对沿淮稻茬小麦的效应,以淮麦38为供试品种,在安徽怀远县稻茬麦田设不施氮肥(CK)、尿素(U)、尿素+脲酶抑制剂NBPT(UN)、尿素+硝化抑制剂DMPP(UD)、尿素+...
关键词:生化抑制剂 稻茬麦 产量 氮素利用 土壤氮素 
耕作和施肥方式对陇中旱作春小麦氮素利用与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被引量:2
《麦类作物学报》2023年第4期477-486,共10页祁小平 李广 闫丽娟 袁建钰 杜梦寅 庞烨 
甘肃省财政专项(GSCZZ-20160909);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LRYCZ-2020-1);甘肃省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YF8NA135)。
为解决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贫瘠、氮肥固持率低及化肥不合理施用问题,以陇中春小麦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不同耕作[传统翻耕(CT)和免耕(NT)]和施肥方式[不施氮肥(CK)、单施化学氮肥(N)、单施有机肥(M)和氮肥有机肥配施(NM)]下春小麦氮...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氮肥有机肥配施 旱作春小麦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残留量 产量 
水肥管理模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被引量:3
《麦类作物学报》2022年第11期1367-1380,共14页曹彩云 党红凯 郑春莲 李佳 刘学彤 李科江 马俊永 
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河北省农业创新工程项目(2022KJCXZX-HZS-8);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327003D)。
为优化冬小麦水肥管理模式,在2013—2016三个小麦生长季,通过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作为主区[M0:不灌溉+趁墒追肥模式;M_(1):拔节水+拔节肥模式;M_(2):拔节和扬花或灌浆初灌溉2水+拔节肥模式;M_(3):返青-拔节水(+追肥)+孕...
关键词:水肥管理模式 冬小麦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贡献率 水分利用效率 
缓释氮肥配施尿素对迟播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
《麦类作物学报》2022年第9期1117-1129,共13页咸云宇 王维领 赵凌天 刘畅 刘光明 姜恒鑫 廖平强 赵灿 霍中洋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20319,BE2019377,BE202136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300802);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扬州大学高端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8);江苏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创新项目[CX(21)2001]。
为建立稻茬迟播小麦树脂包膜缓释氮肥高效施肥模式与技术,以冬小麦品种扬麦23为材料,以43%树脂包膜缓释氮肥(PCU,含氮43%)和尿素(U,含氮46%)为氮肥,设置“一次性基施”(A)与“一基一追”(B)2种施肥模式,共形成10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
关键词:缓释氮肥 配施 迟播小麦 氮素利用 
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麦类作物学报》2022年第8期1012-1018,共7页杨慧敏 王涛 窦瑛霞 赵护兵 王朝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200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2250)。
为了解不同覆盖方式下西北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差异,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设置^(15)N微区试验,分析常规播种、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4种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氮素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垄覆沟...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 覆盖方式 15 N示踪技术 氮素利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