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循环

作品数:736被引量:5839H指数:3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李正魁濮培民董云社齐玉春张晓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生态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模拟大气沉降氮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留存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2025年第3期1077-1089,共13页邓旭 王丽娜 周莹 张泽凌 路浩 唐亚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7425)。
大气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取决于氮在生态系统中的留存量。探明生态系统的氮留存作用对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但植物、土壤和生态系统氮留存的影响因素仍不清楚。通过文献搜集对58个野外15N同位素示踪研...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 氮循环 生态系统 氮留存 结构方程模型 
宁夏荒漠草原典型灌丛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被引量:1
《生态学报》2024年第20期9285-9299,共15页姚佳妮 代金霞 刘爽 张钧杰 胡明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60023,31760027);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AAC03062)。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特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明确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群落功能及其环境响应特征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宁夏白芨滩荒漠草原内柠条(Caragana spp.)、沙冬青(Ammopiptanthus...
关键词:豆科灌丛 16S rRNA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 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 碳循环基因 氮循环基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区域藻类结皮微生物结构和潜在功能
《生态学报》2024年第14期6317-6330,共14页张清杭 吕杰 马媛 李二阳 沈畅 陈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2D01C398)。
藻类结皮形成和发育,能够提高土壤稳定性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草本植物拓殖创造条件。因此,藻类结皮潜在功能对后续生物结皮及生态系统演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藻类结皮营养循环相关微生物及潜在...
关键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藻类结皮 微生物群落 碳氮循环 功能基因 
青藏高原灌丛土壤碳氮含量及其相关功能基因分布特征被引量:5
《生态学报》2024年第1期392-404,共13页李传虹 张林 刘四义 韩丽丽 姚保民 申聪聪 郝志鹏 张丽梅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2019QZKK0306,2019QZKK03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7077)。
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下,土壤中有机态碳氮化合物矿化分解释放矿质养分和二氧化碳,深刻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转化、土壤的养分供应和有机质的更新,并对地上植被的演替和分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青藏高原灌丛面积分布广...
关键词:青藏高原 高寒灌丛 碳氮循环 碳氮矿化功能基因 高通量定量PCR(QMEC) 
温度和水分变化对冻土区泥炭地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被引量:12
《生态学报》2021年第17期6707-6717,共11页马秀艳 蒋磊 宋艳宇 孙丽 宋长春 侯爱新 高晋丽 杜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05,41620104005,41871090,41771102)。
以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增温实验,研究温度升高对不同深度(0—150 cm)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同时针对0—20 cm和20—40 cm土壤设置两个水分处理,分别为土壤原始含水量和淹水状态,研究水分变化对表...
关键词:温度 水分 氮循环 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 泥炭地 
氮沉降对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氮循环微生物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7
《生态学报》2020年第23期8528-8538,共11页陈洁 骆土寿 周璋 许涵 陈德祥 李意德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CAFYBB2018SZ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01161);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18KJCX013)。
近年来,高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导致全球大气氮沉降量逐年递增,其中热带亚热带地区氮沉降量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大部分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趋近氮饱和状态,氮沉降增加将持续向土壤输入外源活性氮,极易导致土壤氮过剩,进而破环整个...
关键词:森林土壤 氮转化 功能微生物 热带亚热带 氮沉降 全球变化 
冻融交替对土壤氮素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7
《生态学报》2020年第10期3168-3182,共15页徐欢 王芳芳 李婷 伍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3070);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308);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8056)。
冻融交替是由于季节或昼夜热量的变化,在表土及以下一定深度形成的反复冻结和解冻的过程,是普遍存在于中、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部分地区的土壤环境将经受更广泛和频繁的冻融交替作用,这将对土壤氮素...
关键词:冻融交替 土壤 氮循环 关键过程 影响与机制 
荒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变化对降水的响应被引量:17
《生态学报》2020年第4期1295-1304,共10页许华 何明珠 唐亮 孙岩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子课题(XDA2003010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03);宁夏公路建设管理局项目(WMKY1)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典型荒漠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遮雨棚和滴灌系统设置5个降水梯度,即极端干旱处理、中度干旱处理、对照、增水处理I和增水处理II,研究了荒漠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微生物碳氮比(MBC/MBN)对季节、降水和土壤...
关键词:荒漠土壤 微生物量 季节变化 极端干旱 碳、氮循环 
厌氧铵氧化过程中关键酶及相关分子标记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生态学报》2016年第13期3871-3881,共11页白刃 贺纪正 沈菊培 陈新 张丽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90281,41322007,41203053)
厌氧铵氧化是由微生物介导的氮素循环过程中的重要途径之一。近20年来,通过对厌氧铵氧化细菌生态学、基因组学和生理代谢特性的探索,人们对其微生物学机制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厌氧铵氧化细菌通过亚硝酸盐还原酶将亚硝酸根离子还原为一...
关键词:厌氧铵氧化作用 氮循环  多样性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氮循环的指示被引量:10
《生态学报》2016年第8期2185-2191,共7页郑璐嘉 黄志群 何宗明 刘瑞强 肖好燕 杜婷 
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CB954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6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DB-168)
通过测定中国亚热带5个不同林龄(3、8、14、21、46a)杉木人工林不同序级细根氮稳定同位素(δ^(15)N)组成,研究它们对土壤净氮矿化、硝化速率的指示并将其与叶片δ^(15)N值对土壤氮循环速率的指示作用进行对比,从而探索研究植物同位素对...
关键词:年龄序列 杉木 细根 氮循环速率 稳定同位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