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品数:430被引量:38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学昕王艳荣刘春玲孙新媛李红秀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文坛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迟子建对鄂温克文化的守望与眷恋——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当代文坛》2021年第4期177-182,共6页臧小艳 
当文化成为一种集体记忆,故乡化为一种文学印象时,迟子建用她的笔生动地记录了关于鄂温克民族的文化记忆,创造了一个充满艺术魅力,极富神秘灵性的异域世界。迟子建多年的小说创作,坚持乡土本位,以温情的笔触,全方位立体地呈现了"极地"...
关键词: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 民族文化 
迟子建的“文学东北”——重读《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和《白雪乌鸦》被引量:25
《当代文坛》2019年第3期60-70,共11页张学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与中国古典诗学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BZW124
迟子建的百年东北文学叙事,是关于我们民族沉重、坚实的历史记载,也是重新寻找历史的厚度和活力、积蓄东北的存在力量、整饬东北文化和精神哲学的文学叙事。这种叙事,无疑将与东北的历史进程一道,生生不息。迟子建的《伪满洲国》《额尔...
关键词:迟子建 文学东北 长篇小说 历史叙事 
笔尖上的天使栖居——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被引量:4
《当代文坛》2015年第6期62-65,共4页田泥 
迟子建一改小格局的情态叙述,将笔触伸展到历史、生命大背景上,考察人类文明在历史进程中的遭际,以现代文化视角进入原始文化生态,展示原始文化元素、自然与人的和谐共栖,和现代文明所遭遇到的进入原始文化生态的尴尬。但迟子建承接本...
关键词:迟子建 原始文化元素 历史现实 生态叙事 本土话语 
“落在土里的骨头也会发芽”——论《额尔古纳河右岸》生命自然神性的演绎被引量:2
《当代文坛》2013年第5期124-126,共3页李芳 
迟子建的小说始终对生命本身进行审美化关注,生命意识是其小说创作的思想内核。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以鄂温克萨满文化对生命自然神性的尊崇为核心,用自由恣肆的文笔演绎生命自然神性,诗意地传达出关于生与死、爱与恨、人与自然...
关键词:迟子建 鄂温克族 萨满文化 生命自然神性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地域书写与种族代言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2年第6期93-96,共4页邓经武 
以人类学为知识背景的地域性文化形态的书写,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一种突出现象。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近百年来的生存状况和当下困境,小说在地域书写上展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却在鄂...
关键词:地域书写 大众阅读 《额尔古纳河右岸》 鄂温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