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误》

作品数:86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尤瑞芳刘巍卜文红王建科蔡亚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婺剧的现代化改编——以《风筝误》为例
《读天下》2024年第34期0010-0012,共3页瞿 萧 
金华市社科联2024年度青年课题“婺剧现代化改编研究——以《风筝误》为例”(编号:YB2024105)的研究成果。
诗意绵绵话七夕
《半月选读》2023年第16期42-42,共1页黄延滔 
“锦句”意思是华美的文句,出自李渔的戏剧《风筝误·嘱鹞》。《风筝误》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七夕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本期诗文荐读栏目以“锦句”为主题词,与您共赏唯美诗句。
关键词:《风筝误》 李渔 浪漫色彩 风筝误 七夕 中国传统节日 主题词 唯美 
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颐养之道
《养生月刊》2023年第4期306-308,共3页袁秀文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入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他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文学家、美食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自设戏班,巡回演出,所著的戏曲,流传下来的有《风筝误》...
关键词:戏曲理论家 《闲情偶寄》 李渔 凰求凤 《风筝误》 仙侣 笠翁 江苏如皋 
论李渔《风筝误》之“滑稽”
《理论界》2022年第7期92-97,共6页周雨斐 
“滑稽”是李渔喜剧的一个显著特色,具体表现为科诨手段在戏剧整体结构中的精巧设置,通过客体对象的外在不协调性,充分调动审美主体的视听愉悦感。《风筝误》第十六出“梦骇”为李渔巧设之“戏中戏”,具有承前启后、照映埋伏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李渔 喜剧 滑稽 戏中戏 创作策略 
《风筝误 》的剧情结构及社会功能分析
《今传媒》2022年第3期120-124,共5页来沅晖 
《风筝误》是著名戏剧家李渔创作的戏曲剧本,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以“风筝”为媒,讲述了两对男女主角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该剧创作于明清易鼎之际,体现了剧作家对戏剧娱人娱己功能的认知和创作理念。以“风筝”为线索,采用双...
关键词:《风筝误》 李渔 剧情结构 社会功能 
《闲情偶寄》之“尖新”析义——以《风筝误》为例被引量:1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74-79,共6页佟子璇 
“尖新”二字,历来在文学上褒贬不一,而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论的“尖新”与“纤巧”之义等同,区别于一般文学理论概念,具有新奇巧妙、生动不陈腐等意蕴,趣味十足,令人眉扬目展。以《风筝误》为例,“尖新”主要具有关目之新巧,叙事结...
关键词:尖新 纤巧 《风筝误》 
从《风筝误》看李渔的戏剧观
《花溪》2021年第17期0252-0252,0255,共2页李钢 
在清初的剧坛上,李渔的戏曲创作可以看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李渔和同时代以写时事剧和历史剧为主的苏州作家派不同,也和那些鼓吹封建伦理宣传封建正统思想的文人有别,当更多历经时代剧变的句子偶家力求通过传奇作品来表现家国之痛、...
关键词:李渔 《风筝误》 戏剧观 
论《风筝误》的宾白艺术
《文学少年》2021年第7期0101-0101,共1页汪凌汇 
李渔一改前人剧作家“重曲轻文”的创作倾向,极为重视戏剧中的宾白艺术。但相比对李渔戏曲理论研究,学术界对 李渔单篇作品的探讨还比较薄弱。本文试以《风筝误》为例,对李渔戏曲的宾白艺术进行探讨,总结李渔剧作中宾白的使用特点 和艺...
关键词:风筝误 宾白 特点 作用 
姑苏娇女
《武侠故事》2020年第29期39-44,共6页朝曛 竹子(图) 
陈栩领兵路过苏州时,被当地的财主请去看昆剧。一出《风筝误》唱罢,台上的花旦卸了妆来敬酒,陈栩应付了一回,那旦角儿却就座陪酒不走了。陈栩很快反应过来一这几年他四处征兵,疲于奔命,底下人看他不耽女色,也未娶妻,就私下暗自琢磨着如...
关键词:娇女 《风筝误》 花旦 
请李渔“回乡代言”
《今日浙江》2020年第9期60-60,共1页徐荣标 
“人生有戏,总有一曲在夏李.”何出此言?因为兰溪市永昌街道夏李村是清代文学家、戏剧家李渔的故乡,他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在《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风筝误》等戏本中,都能看到家乡对李渔创作的影响.在我心中,李渔是兰溪诗路...
关键词:李渔 诗路 《风筝误》 夏李村 《比目鱼》 钱塘 兰溪市 莎士比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