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

作品数:210被引量:10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闻博葛娟李洋许果肖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78—2018:“电影中国”的回眸与凝视
《剧影月报》2019年第4期4-11,共8页王子儒 沈鲁 
就如同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一幅于巨型体育场馆中铺展开来的中国山水画轴,山水画作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伟大的精灵,其内隐藏着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无数最细腻最真切的内心隐秘与人性密码。从1978 年的社会变革闸门的开启至2018 年...
关键词:新生代导演 杨德昌 第五代导演 《海角七号》 当代中国电影 侯孝贤 戛纳电影节 
《悲情城市》与《海角七号》叙事比较分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7-21,共5页张浩宇 张霁月 
《悲情城市》和《海角七号》两部影片叙事风格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是以自我意识为主体的艺术片,后者为清新影像风格的商业片。二者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均引发观影热潮。文章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人物的建构等方面,对两部影片进行文...
关键词:台湾电影 《悲情城市》 《海角七号》 叙事 
刻板印象理论下的《海角七号》研究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6期85-88,共4页党红梅 
中国台湾地区导演魏德圣的首部剧情长片《海角七号》展现了台湾南部小人物的生活面貌。影片还原了台湾先住民的真实生活场景,但细节的刻画也加深了观众对台湾先住民的刻板印象。先住民影像中所呈现出的负面刻板印象与偏见,需要从内外因...
关键词:刻板印象 《海角七号》 先住民 
《海角七号》:爱会有的,生活会好的
《中学生博览》2018年第27期3-3,共1页bottle 
《海角七号》看了两遍,中间时间间隔七年。七年前记住了从台湾遣返日本的教师,在长达一周的海上时间,写下了七封情书,而这七封情书走了整整六十年,才到达了女孩子的手上,彼时先生已经过世,女孩也白发苍苍。那一开始说着这辈子不...
关键词:《海角七号》 生活 时间间隔 情书 大海 
从《海角七号》看21世纪乡土电影的温情气象
《唐山文学》2017年第10期86-86,共1页王卓 
电影《海角七号》用4500万新台币(约900万人民币)的投资换来5.3亿新台币(约1.2亿人民币),是台湾本土电影不可复制的案例。其票房神话的奇迹之处在于观众颇高的口碑。而这超高口碑的背后,正是代表着台湾乡土电影走向新世纪的温情气象。...
关键词:《海角七号》 台湾本土 乡土电影 
产业化背景下的台湾新青春电影研究——以《海角七号》的热映为例
《戏剧之家》2017年第19期85-87,共3页陈篱 
近年来,台湾新青春电影在台湾电影市场一路走俏,本文将以《海角七号》这部电影为例,从审美内涵、营销策略、政府政策这三方面来分析产业化背景下青春电影的热销。
关键词:《海角七号》 产业化 审美创意 营销 
52赫兹的爱情
《大众电影》2017年第7期8-8,共1页
由《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执导,张榕容、范逸臣特别出演,小球、小玉、舒米恩、米非等主演的爱情喜剧《52赫兹,我爱你》正在热映。“大海中,游荡着一只鲸鱼。由于发出比其它鲸鱼都高的52赫兹频率,无法被同类听见,因此,它被称作世...
关键词:爱情喜剧 赫兹 《海角七号》 范逸臣 鲸鱼 导演 主演 大海 
台湾本土空间叙事和地方认同的探讨——以《一路顺风》为例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7年第6期93-96,共4页廖艳莹 
《海角七号》(2008)以五亿三千万台币的票房掀起了台湾电影市场的巨浪,随后《艋》(2010)、《阵头》(2012)、《总铺师》(2013)等电影皆票房过亿,这股"后海角时代"的电影浪潮迎面扑来。台湾电影将本土文化和空间叙事的结合在商业市场屡创...
关键词:《一路顺风》 台湾电影 空间叙事 电影市场 《海角七号》 商业市场 本土文化 审美品味 
对抗与和解——《海角七号》内在理路分析
《戏剧之家》2017年第13期113-113,115,共2页吴彪彪 
高明的表现手法,清晰的叙事线索,使得《海角七号》超脱了一般励志片与音乐片的类型范畴,因此带给观众极佳的观影感受。个人与时代、在地与外地、乡村与城市的三组对抗最终都以和解的形式化解,在对抗与和解中,影片的内在理路得以展现。
关键词:海角七号 对抗 和解 内在理路 
后殖民电影批评与文化建构——以《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为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121-125,共5页刘梦 刘凯 
电影《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是台湾导演魏德圣的两部作品。因其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文化意识和台湾本土"在地"文化的表述,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又因其作品中难以剥离的日本文化元素,使其电影作品争议不断。本文立足于后殖民理论,...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本土文化 《海角七号》 《赛德克·巴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