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

作品数:700被引量:32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国恩陈思广江倩丁富云范水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肺结核的文学书写——《魔山》与《寒夜》对比解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5年第1期147-149,共3页张润 
中西方文学中都不乏对肺结核这一疾病的描写。本文以肺结核为切入点,对托马斯·曼的《魔山》与巴金的《寒夜》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解读。首先简述两位作家选择肺结核这一疾病作为描写对象的现实写作背景,其次从所处环境、症状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肺结核 《魔山》《寒夜》 
浅析《寒夜》中的少者形象汪小宣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11期123-125,共3页许心怡 
巴金的《寒夜》是以抗日战争作为时代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整部作品笔调平实,讲述了汪文宣一家三代人的悲剧故事,文中着墨最少的是汪文宣之子汪小宣,但他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存在,在家庭中“缺席”的他不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还是一个...
关键词:《寒夜》 少者形象 原因 教育 
浅谈《寒夜》的战争潜叙事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年第9期114-116,共3页冯湃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事空前加剧,严峻的生存危机使现代作家对此多有反应。然而地处重庆,曾写出《火》这样正面抗战文学的巴金却一改以往风格,将视野聚焦于小人物的命运走向。《寒夜》中隐性战争的设定不仅使作品的主题呈现多元化,也为...
关键词:《寒夜》 战争文学 隐性叙事 战争想象 
《寒夜》中曾树生的出走与“娜拉出走”之比较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年第12期132-133,共2页程亚欧 
巴金笔下的曾树生和易卜生笔下的娜拉都是因为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而出走的女性,两人的出走在原因上、心态上、结果上有许多异同点。树生的出走比娜拉的出走有着更丰富更深层的原因。娜拉的出走呼唤着启蒙精神,树生的出走彰显出生命期待...
关键词:树生出走 娜拉出走 异同点 生命期待 生命局限性 
论巴金作品中女性形塑的限度及其发展——以《家》与《寒夜》为例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年第5期105-107,共3页陆丹琦 
巴金的作品塑造了诸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反映出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其中即有"天使型女性"和抗争型新女性。巴金早期作品《家》中鸣凤、瑞珏、梅等受难天使的女性形象,事实上服务于中国现代男性启蒙与革命叙事,是依附于男性的非独立个...
关键词:巴金 《家》 《寒夜》 女性形象 局限性 成长 
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的一面镜子——《寒夜》中曾树生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探讨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年第6期108-109,117,共3页郑轶彦 
《寒夜》是巴金后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控诉国民党统治下黑暗社会现实的同时,也是巴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对文化与人生思考探索的形象化总结。本文从知识女性受到重视个人价值的西方文化影响为视角,深入探讨小说表现出...
关键词:巴金 西方个人主义 困境 思想行为 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化人生——《寒夜》和《红字》的比较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年第3期107-108,共2页赵西芝 
《寒夜》和《红字》这两部作品都描写了人的异化命运,两部书中的女主人公都通过自己的抗争走向了胜利,但男主人公却在懦弱中被社会无情的异化为不幸的灵魂。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结合形成了男女主人公不同的异化悲剧。悲剧给我们深刻的...
关键词:女权主义 男权主义 巴金 禁欲主义 人生异化 
恋子耶?自恋耶?——对《寒夜》中汪母形象的文本阐释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年第9期42-44,共3页喻冰清 
关于《寒夜》中的汪母,学界多认为恋子情结是主导其行为的根本心理动因。通过文本现象分析可发现,影响汪母种种行为选择的根源在于她对自身脆弱自尊的爱。
关键词:巴金 《寒夜》 汪母 恋子 
从心理学角度探析《寒夜》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年第10期97-100,共4页李黛岚 
巴金是个心理描写的大师,在《寒夜》中他充分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曾树生个性心理充满矛盾,矛盾的不断冲突,铸成她的爱情悲剧。汪文宣由于缺乏自我意识,造就他的悲剧人生。小说中的母子关系,呈现出不正常的心理、行为表现及情感依恋,...
关键词:心理学 《寒夜》 个性心理 自我意识 悲剧性 
“恋子情结”与文学作品中的婆媳矛盾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09年第10期121-123,共3页范钦林 
当仅从社会伦理或社会经济等方面无法圆满地解释文学作品中婆媳矛盾的原因时,我们探究的目光便不得不转向心理的深层、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婆媳矛盾的深层原因,以弥补浅层分析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论述的相关文学作品在人物...
关键词:恋子情结 婆媳矛盾 《原野》 《寒夜》 《孔雀东南飞》 《大雷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