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

作品数:700被引量:32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国恩陈思广江倩丁富云范水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巴金《寒夜》中的女性书写与角度
《文学教育》2022年第2期28-29,共2页崔昱昊 邹璐(指导) 
2021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论男性作家的女性书写——以茅盾、老舍、巴金为例(项目编号:202110172A152);2019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立项: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现当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为例。
《寒夜》是巴金先生一部描写家庭社会问题的长篇杰作,该书聚焦于图书公司小职员汪文宣的家庭,生动地刻画了抗战后期知识分子的悲惨生活.同时,作者以男性的视角对于家庭中女性的塑造也尤为深刻,揭露了女性在时代与家庭双重悲剧下的困状...
关键词:《寒夜》女性悲剧 角度 
巴金《寒夜》中小人物的创伤解读
《文学教育》2021年第7期27-29,共3页熊婷 
《寒夜》反映了小人物艰难的生存处境,时代的飘零,家国的破碎,情感的无所归依。这一切构成人物的心理创伤。甚至在梦中,依然不能实现片刻宁静。叩问个体创伤性的"命运",从个体到集体、审视创伤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特质,以此实现心理重建和...
关键词:《寒夜》 小人物 创伤 心理 救治 
《寒夜》:对“五四”精神的疏离
《文学教育》2019年第4期36-37,共2页毛斯琪 
巴金是以战士的姿态登上文坛的,他早期的作品与"五四"精神一脉相承,但是《寒夜》却消失了从前充满时代精神的叙述,而转变成小家庭式的话语,巴金也一改往日"亢奋焦灼的激情",变得深沉温和。本文将从女性解放、小知识分子命运和悲悯情怀...
关键词:《寒夜》 "五四"精神 悲悯情怀 
浅析《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7年第9期38-39,共2页王丰玲 
曾树生是《寒夜》中的女主人公之一,作为旧社会的一个女性知识分子的形象,她有着反叛精神、乐观精神和独立人格的特质,同时她也是一个追求生活享乐、易于妥协的女性。本论文将探析曾树生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角色定位,并思考女性对自我命...
关键词:《寒夜》 曾树生 反叛挣扎 
从《寒夜》看都市文化对人性的影响
《文学教育》2017年第5期66-67,共2页杨馨婷 
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成就了其文学创作的又一巅峰。作品通过讲述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一个小职员及其家人、朋友的悲惨遭际,在反思知识分子命运的同时拷问人的灵魂并对人性进行深入剖析。《寒夜》是在战时重庆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战时...
关键词:《寒夜》 都市文化 人性 
《寒夜》之寒:《寒夜》“家中人”的隔膜问题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7年第3期54-55,共2页陈唯莹 
《寒夜》自1946年发表后经久不衰,呈现出其"经典"的魅力。这不仅是因为《寒夜》中控诉社会的政治历史视野,更因为其写出超越时代而普遍存在的"家中人"的隔膜问题。本文就《寒夜》中的隔膜问题展开讨论,剖析《寒夜》中"家中人"产生隔膜...
关键词:巴金 寒夜 隔膜 
《伤逝》与《寒夜》对比阅读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3年第23期134-135,共2页曹硕涵 
在《伤逝》中,我们习惯指责涓生,是他的自私、虚伪导致了无爱的子君走向灭亡。然而在《寒夜》中,同样抛弃家庭的树生却让我们施以同情。其实,涓生和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一类人,既然我们可以为树生的离开而试图找理由,那我们为何...
关键词:《伤逝》 《寒夜》 对比阅读 
寒夜
《文学教育》2011年第6期156-156,共1页刘协庭 
深冬,寒风呼啸,窗缝里挤进一股冷气,整个屋子冰凉的,室内气温在零度以下,脸盆和水桶里的水冻成了大雪糕,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在狂风中惊心动魄地横扫整个校园,翻滚着,遮天盖地来往冲撞,整个天地混混沌沌,皑皑茫茫,树枝折断了...
关键词: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寒夜》 
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文学教育》2009年第2期31-31,共1页张丹 
巴金长篇小说《寒夜》中曾树生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曾树生形象是“五四”新女性形象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仅针对这一典型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形成原因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寒夜》 曾树生 性格特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