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

作品数:83被引量: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许殿才潘喜颜杜永梅王经纬袁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编年体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语文月刊》2024年第8期36-43,共8页万志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试题文言文阅读选择了两则组合的阅读材料,材料一节选自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节选自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卷三。《资治通鉴》为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原文李陵事迹的...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 《资治通鉴》 编年体史书 选文 资治通鉴 原文内容 《汉纪》 
《汉纪》:编年体断代史体制的创立被引量:1
《江海学刊》2018年第5期164-173,共10页陈其泰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优良传统和当代价值研究"(项目号:09ZSA001)的阶段性成果
东汉末年,荀悦依汉献帝之命,按编年史体裁改编《汉书》,成《汉纪》三十卷。荀悦尤其致力于两个方面:一是以《汉书》的各篇本纪为纲领,综合、剪裁列传和志、表的材料,重新组织、撰写,依年月日顺序记事,做到"贯通上下、叙述简洁、条理清...
关键词:荀悦 《汉纪》 编年体断代史 “班荀二体 角力争先” 
浅析荀悦的“六主”、“六臣”论
《文史知识》2013年第8期26-31,共6页杜永梅 
东汉史学家苟悦(148—209),著有编年体史书《汉纪》和政论《申鉴》。史载:汉献帝“雅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荀悦以《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另“悦志在献替,谋无所用,乃作《申鉴》五篇”(《后汉书·...
关键词:荀悦 《申鉴》 《汉纪》 编年体史书 《左氏传》 《汉书》 时代意识 苟悦 
论编年体史书中的人物传记——以《左传》《汉纪》为例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11期158-159,共2页王经纬 
本文以《左传》与《汉纪》两部我国早期重要的编年体史书为对象,分析了我国传统编年体史书中插叙人物传记的写作方式。
关键词:《左传》 《汉纪》 编年体 人物传记 
《汉纪》多样的史论形式被引量:1
《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1期72-73,共2页许殿才 
关键词:《汉纪》 苟悦 编年体史书 历史评论 
论荀悦的历史编撰思想被引量:2
《人文杂志》2002年第5期116-121,共6页汪高鑫 
荀悦不但在历史编撰方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而且在历史编撰思想上也多有建树。他基于对历史撰述作用的深刻认识 ,而强调历史记载对于“立度宣教”和“崇立王业”的重要性 ,肯定历史撰述的根本目的在于鉴戒 ;他以“有便于用”和“省约易...
关键词:荀悦 《汉纪》 编年体 历史编撰思想 
司马光对编年体史书的创新被引量:1
《零陵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100-101,共2页任楚威 
关键词:编年体史书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纪传体 《史记》 《汉纪》 编辑方法 生平事迹 典章制度 体裁 
《资治通鉴》和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被引量:1
《安顺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56-60,共5页黎仕培 
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纪传”和“编年”是其两大基本支柱。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著《史通》,专写一篇“二体”,文中写道:“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也。”由是后世史家接踵仿效,使我国史籍日臻完备。特别是北宋...
关键词:《资治通鉴》 编年体史书 司马光 我国古代 《春秋》 《史记》 断代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汉纪》 《左传》 
《汉书》《汉纪》互异举例
《史学史研究》1984年第4期24-27,共4页吉书时 
《汉纪》是大家熟知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隋书·经籍志》说它“言约而事详,辩论多美。”唐人试士以这部书与《史记》《汉书》为一科。但清代的王鸣盛却说《汉纪》“专取《班书》,别加铨次论断之,而《班书》外未尝有所增益。"
关键词:汉书 编年体史书 御史大夫 王鸣盛 大司马 汉武帝 唐人 汉成帝 史记 汉高祖 
荀悦《汉纪》在史论方面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被引量:3
《史学史研究》1980年第5期23-28,11,共7页刘隆有 
自从《左传》有“君子曰”,《史记》有“太史公曰”,史书而有评论,即成为我国古代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历代的史学家们,都十分重视史论的撰写。一部史书的史论,往往是其作者写人记事的点睛之笔,是其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集中反映。我国...
关键词:荀悦 左传 君子曰 我国古代 太史公曰 汉书 政治思想 史记 史学家 编年体史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