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骏马》

作品数:295被引量:15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韩红萍蒋业华殷晓君唐玉娟王占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延安大学安徽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小说《边城》与《黑骏马》中人性美的对比研究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3期122-124,共3页王宇 
《边城》和《黑骏马》是分别创作于两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作品,前者描绘了善良淳朴的湘西世界,后者则表现了草原人民的顽强与勇敢。沈从文与张承志同为少数民族作家的代表人物,二人巧妙地将本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烙印深深地印在小说创作当...
关键词:《黑骏马》  边城》 人性美 
一曲为动物权利呐喊的悲歌——英国女作家安娜·西韦尔小说《黑骏马》解读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6期17-20,共4页尹静媛 艾险峰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GPA105038)
《黑骏马》是英国女作家安娜·西韦尔的代表作,小说以黑骏马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从动物的视角讲述了马在人类社会中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向读者揭示了造成主人公黑骏马悲惨命运的原因: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人们的物欲的无限膨胀使很多人...
关键词:生态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 
苦难中的理想追寻——重读《黑骏马》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8期22-23,共2页王坤 
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骏马》描述了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之间一段令人伤感的爱情,同时讲述了他在草原和城市、传统与现代之间充满痛苦和迷惘的选择,他们最终在美丽的大草原怀抱中重新找寻到了精神上的寄托,理解了生活的真谛,走向了...
关键词:张承志 《黑骏马》 苦难 理想 
生命之痛:《边城》与《黑骏马》的互读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年第8期78-80,共3页张春燕 
沈从文的《边城》和张承志的《黑骏马》有着相似的创作情怀。两篇小说直抵生命本质的痛楚:人与人之间充斥着隔膜、误会;人在命运笼罩下无可逃遁;而成长本身展示了生命的悖论。
关键词:生命之痛 《边城》 《黑骏马》 孤独 宿命 成长 
《黑骏马》创作中的民俗机制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年第5期39-40,共2页张小英 
《黑骏马》的创作受深层的民俗机制制约,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俗纠葛造成的情节淡化;二是民俗意象的参与、运用;三是民俗古歌的对应重建。
关键词:《黑骏马》 民俗 情节 意象 古歌 
《黑骏马》:生命视阈中的草原文明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年第3期12-13,共2页李娜 
张承志的《黑骏马》以白音宝力格作为第一人称的追忆式叙述,以古歌《黑骏马》徘徊无尽的悲怆节拍为内在韵律,在顺叙与倒叙的切换中,将历史与现实穿插在一起,彰显出草原文明对个体生命的珍视与尊重。
关键词:张承志 《黑骏马》 个体生命 草原文明 
“救赎”的隐喻——重读《黑骏马》和《九月寓言》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年第3期4-6,共3页王再兴 
张承志和张炜是中国当代文学"后30年"的重要作家,在文学史被逐渐清晰描述的1980年代和1990年代,他们的创作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更因为所谓"二张之争"而成为"后30年"中国文学/思想史的有机构成部分。但二张自身的创作和对他们的批评与质疑...
关键词:文学史 “二张之争” “抵抗文学” 自我救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