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

作品数:9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生命小说红柯屋子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图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新文学评论》《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空间焦虑与90年代文学的话语建构被引量:1
《创作评谭》2020年第1期34-37,共4页张春燕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科研费专项资金”项目(16LZUJBWZY025)阶段性成果.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互相建构的,呈现出既"断裂"又相成的特征。它与作为自身"开端"的五四文学现场遥相呼应。如果说80年代文学是"《呐喊》时代",有着整全的、"听将令"的特征,那么,90年代文学则类似"五四"退潮后的...
关键词:网络文学 发生期 传统文学 网络性 “中间物” 新写实小说 空间焦虑 
“铁屋子”:鲁迅五四话语的建构与悖反
《中国图书评论》2019年第5期20-30,共11页张春燕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科研费专项资金"项目:"鲁迅自序研究"。项目编号:16LZUJBWZY025
《〈呐喊〉自序》中,鲁迅书写了一个阐释不尽的意象:“铁屋子”。它首先作为社会结构的寓言,被阐释得相当充分。但“铁屋子”却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意象或隐喻,它凝缩着鲁迅话语的多个维度。可以说,“铁屋子”既反映着五四话语场域中“...
关键词:五四话语 鲁迅 《〈呐喊〉自序》  悖反 社会结构 生命体验 精神哲学 
《太阳深处的火焰》:返归大地的救赎被引量:3
《南方文坛》2018年第1期104-109,共6页张春燕 
红柯《太阳深处的火焰》具有辽阔繁复的语义空间和山河浩荡的结构体式。这部小说拥有不凡的样貌和气度。这是神话、民族史诗、《史记》与《红楼梦》传统的现代实践:它的史性追求和宇宙意识、大地哲学和寓言书写、诗性审美和奇诡冲动,...
关键词:大地 火焰 太阳 救赎 语义空间 民族史诗 《红楼梦》 结构体式 
生命黑洞中的诗性探寻——弋舟小说论被引量:5
《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第3期153-159,共7页张春燕 
弋舟的创作向来以“城市书写”被人称道。他的小说取材于都市生活,以精准的笔触直逼现代社会的精神内里,呈现个人在城市的破败和文化的溃退中的卑微存在。对于弋舟城市书写的研究已经很多。研究者关注弋舟笔下人与城的异化关系,关注...
关键词:弋舟 小说 城市书写 诗性 黑洞 生命 人的精神 都市生活 
生命之痛:《边城》与《黑骏马》的互读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年第8期78-80,共3页张春燕 
沈从文的《边城》和张承志的《黑骏马》有着相似的创作情怀。两篇小说直抵生命本质的痛楚:人与人之间充斥着隔膜、误会;人在命运笼罩下无可逃遁;而成长本身展示了生命的悖论。
关键词:生命之痛 《边城》 《黑骏马》 孤独 宿命 成长 
鲁迅小说话语建构中的空间焦虑与故乡生命力场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94-100,共7页张春燕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3LZUJBWYJ007)
在鲁迅故乡话语系统的建构过程中,空间焦虑是话语运作的驱动力。从离乡者的视角看,故乡因启蒙话语的渗入呈现出以吃人为内质的囚牢模式;从在乡者的视角看,则体现为人要进入群体中而不能的阻隔模式。鲁迅以此空间形式营造了故乡与鬼域的...
关键词:空间焦虑 故乡话语 囚牢模式 阻隔模式 流寓者 
鲁迅“还乡小说”的结构模式被引量:4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75-81,共7页张春燕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3LZUJBWYJ007)
鲁迅的"还乡小说"系列中有一个稳定的结构模式:离乡者"我"的还乡结构中,内含着"我"与故人相遇的模式,通过陌生化的故人相遇场景暗示离乡者与在乡者的文化差异,将国民性纳入到启蒙话语框架中进行解释,同时以异己性的眼光反观认识到自我...
关键词:还乡小说 结构模式 故人相遇 内核故事 情感阻断 
张承志和红柯的“边地”书写
《新文学评论》2013年第1期148-154,共7页张春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书写边地的作品层出不穷。现代文学史上曾大放异彩的,就有沈从文对于西南边陲小城的书写,萧红、萧军以及端木蕻良对于东北边地的深情描述。在当代,张承志和红柯是边地世界不遗余力的书写者,他们的视角更多转向西北...
关键词:文学 文坛 血性 功利 文学史 书写 
黑暗的《野草》 诗化的思维
《飞天》2009年第A4期33-34,共2页张春燕 
《野草》是鲁迅灵魂的诗。钱杏说,打开野草,"便觉得冷气逼人,阴森森如入古道"。[1]毋庸质疑,《野草》是黑暗的,特别是《墓碣文》、《死火》、《影的告别》、《复仇》及《颓败线的颤动》等一系列文章。虽然处处是迷离、焦灼、阴郁、令人...
关键词:《野草》 影的告别 墓碣文 鲁迅作品 令人 自剖 独自远行 神弦曲 毋庸质疑 摩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