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

作品数:54被引量:5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汪晖王本朝叶世祥李林荣王侃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教学之友》《作文成功之路》《语文学习》《现代中文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科学史教篇》中的“天竺造说”看鲁迅对“笃古”的批判
《上海鲁迅研究》2024年第1期155-162,共8页张宇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鲁迅与日译俄苏文学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3CZW048)阶段性成果
鲁迅于1902年至1909年在日本留学。他先后在东京弘文学院和仙台医专学习日语与医学,1906年3月他从仙台医专中途退学后回到东京,一边在独逸语专修学校学德语,一边筹划他所说的“文艺运动”。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明确说自己从事...
关键词:文艺运动 专修学校 《新生》 《〈呐喊〉自序》 弘文学院 周作人 长篇论文 《科学史教篇》 
《〈呐喊〉自序》与文学史中的鲁迅
《鲁迅研究月刊》2023年第12期28-34,63,共8页李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文学大系整理、编纂与研究(1900-2020)”(22&ZD27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鲁迅与日译俄苏文学之关系研究”(23CZW048)阶段性成果。
作为《呐喊》的序言,《自序》补足了鲁迅创作的发生史,成为进入《呐喊》研究的起点,被视为考察鲁迅文学的诞生的重要文献。在最初的文学史叙述中,《自序》未得到充分关注,这很大程度上受新文学的附骥式地位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
关键词:《〈呐喊〉自序》 现代文学史 鲁迅 
精神隐喻与文本总纲——版本比对视域下的“父亲的病”被引量:1
《鲁迅研究月刊》2023年第8期29-43,共15页丁文 
在《〈呐喊〉自序》中,“父亲的病”与“幻灯片事件”、弃医从文等具有连贯性,是一系列具有缘起意义事件的缘起,包含了强大隐喻功能:“病”的内涵由“身体之病”延展到“精神之病”,疾病成为中西对峙背景下的国族隐喻。《〈呐喊〉自序...
关键词:鲁迅 《〈呐喊〉自序》 《父亲的病》 《朝花夕拾》 
谈谈《祝福》一文中“看客”的特点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2023年第8期24-24,共1页苏刚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鲁迅《〈呐喊〉自序》《祝福》是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通读这篇课文,学生会对祥林嫂的遭遇深表同...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祝福》 祥林嫂 鲁四老爷 毫无意义 学生会 看客 《〈呐喊〉自序》 
“呐喊”者鲁迅的诞生——《〈呐喊〉自序》重读札记被引量:2
《鲁迅研究月刊》2022年第10期5-16,共12页李林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鲁迅著译实践编年研究”(17BZW148)阶段性成果。
作于1922年12月的《〈呐喊〉自序》,不仅是鲁迅为此前四年的小说创作所做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其全部著述中仅有的一篇把人生遭逢、思想际遇和文学理念几方面的复杂体验融合起来,加以描述、阐发和提炼、重构的奇异之作。它使《呐喊》...
关键词:《〈呐喊〉自序》 鲁迅小说 鲁迅思想 
反启蒙的性别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22年第9期1-3,共3页王侃 
一、铁屋子中的铁屋子众所周知,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出了著名的“铁屋子”喻象。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许多在铁屋子里熟睡的人们,不久都将被闷死。鲁迅的问题是:是任其在昏睡中死灭,还是通过呐喊将他们叫醒了等死?“铁...
关键词:喻象 铁屋子 启蒙叙事 反启蒙 《〈呐喊〉自序》 呐喊 有意无意 
我的“词”与“物”
《中国青年》2021年第3期76-76,共1页冷知遥 
三四年前,我曾发现自己曰益沉浸在一种“虚无”的情绪中。那时读《呐喊》《彷徨》《野草》并一些杂文,又读钱钟书的《围城》、梁鸿的《梁庄》系列,“虚无”感便曰益繁衍生息了起来。如《〈呐喊〉自序》里说,“寂寞又一天一天地长大起来...
关键词:《野草》 《围城》 《〈呐喊〉自序》 《呐喊》《彷徨》 钱钟书 虚无 梁庄 杂文 
从《呐喊》《彷徨》整本书阅读谈“看客”现象
《中学语文》2020年第18期7-9,共3页谢烨 
中国人自古就爱旁观,爱做看客。那么,什么是看客呢?看客是指观众、读者、旁观者。最先出自鲁迅的《〈呐喊〉自序》:"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那么,...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毫无意义 看客 旁观者 《〈呐喊〉自序》 认识和分析 现实意义 
“腊叶”的回眸——重读鲁迅《朝花夕拾》被引量:10
《文艺研究》2020年第1期91-100,共10页刘彬 
从写作时间和动机入手考察《朝花夕拾》,可以认为这部作品是鲁迅在《野草》之后,用另一种方式对自我生命、心灵的再审视与再体认。《朝花夕拾》前半部所凸显的"乐趣"问题和后半部所关注的"受辱"话题,共同揭示了鲁迅在回眸过往生命时,对...
关键词:《朝花夕拾》 《野草》 《呐喊》 写作时间 腊叶 《〈呐喊〉自序》 总体特征 建构意义 
“铁屋子”:鲁迅五四话语的建构与悖反
《中国图书评论》2019年第5期20-30,共11页张春燕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科研费专项资金"项目:"鲁迅自序研究"。项目编号:16LZUJBWZY025
《〈呐喊〉自序》中,鲁迅书写了一个阐释不尽的意象:“铁屋子”。它首先作为社会结构的寓言,被阐释得相当充分。但“铁屋子”却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意象或隐喻,它凝缩着鲁迅话语的多个维度。可以说,“铁屋子”既反映着五四话语场域中“...
关键词:五四话语 鲁迅 《〈呐喊〉自序》  悖反 社会结构 生命体验 精神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