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

作品数:1890被引量:1391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臧晓虹林映春张海蓉冯宜丽王家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字》中海斯特独立精神与清教的关系
《文学教育》2022年第10期56-58,共3页陈慧芳 
作为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带有诸多宗教色彩。《红字》是以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背景,以当时被清教徒认为滔天大罪的通奸罪为主线,详细描写了清教对当时人们的肉体及精神造成的伤害,进一步探究与人类有关的罪恶及人性...
关键词:红字 海斯特 清教 独立精神 
霍桑《红字》人物悲剧探微
《文学教育》2020年第20期34-35,共2页覃志峰 
很多人认为“人与宗教”的冲突是《红字》人物悲剧的主要原因。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个体与社会”的冲突才是他们最终的悲剧根源。白兰的遭遇体现的是社会道德的清规戒律与其爱情观的冲突;牧师的人生表现的是社会荣誉地位观和其爱情...
关键词:霍桑《红字》 悲剧根源 个体与社会冲突 
谈“加尔文教”和《红字》及其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文学教育》2020年第20期36-38,共3页宋启军 
《红字》是一部典型的加尔文教文学作品,它展现了新英格兰初期的社会真实百态,反映了人从“罪”到“救赎”的艰苦历程,显现着加尔文教的烙印。从中我们看到了加尔文教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人性的扭曲,也看到了加尔文教赋予了世俗劳动以神...
关键词:加尔文 教霍桑的《红字》 影响 
论电影《红字》的情感与理智
《文学教育》2019年第35期32-33,共2页覃志峰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语言文字、文化信息研究中心”研究项目:《文学教学中的文化探究》(项目编号YYWH20151220)阶段性成果。
《红字》1926年首次被拍成电影,此后,多次被不同国家导演搬上银幕或舞台.至今,《红字》电影和剧本不下10个版本.它们虽然切入点不同,表达故事的方法不一,揭示的主题的角度各异,但是它们都基本继承了原著的精神:它不只是描述了一场爱情悲...
关键词:电影 《红字》 情感 理智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红字》被引量:23
《文学教育》2018年第35期42-44,共3页金瑞 邵华 
纳撒尼尔·霍柔的小说《红字》以十七世纪清教徒统治下的美国波士顿为背景,以女主人奎海丝特因通奸被发现而受罚为线索,刻画了海丝特这一人物形象,并展开了对以海丝特为代表的女性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
关键词:《红字》宗教道德 象征主义 父权压迫 
霍桑《红字》的多重象征性探析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18年第16期42-43,共2页于睿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在文艺复兴时期所著的长篇小说,因为作者在这本书中广泛的应用了独特的象征意向,所以《红字》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极高,同样这本书也使得霍桑成为了美国文坛中的象征主义大师,并在世界文坛极具...
关键词:霍桑 《红字》 多重象征性 
《红字》中狄梅斯代尔形象分析
《文学教育》2018年第10期58-59,共2页陈清华 
《红字》作为经典的心理小说和宗教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狄梅斯代尔牧师这一个内心极度纠结矛盾的人物形象。笔者试图从作者霍桑的清教徒信仰的角度,来理解这种人性的遮蔽和神性的袒露之间的挣扎,从最终神性的胜利,来探究霍桑信仰...
关键词:《红字》 狄梅斯代尔 形象 
解读《红字》中海斯特的苦难与救赎
《文学教育》2016年第23期38-39,共2页王亿绵 
基督教观点认为罪会带来苦难与死亡,苦难是罪的必然结果,苦难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带来救赎的可能。在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霍桑《红字》一书中苦难与救赎是其重要的主题思想之一,也是延伸人物命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站在基督教...
关键词:苦难与救赎 基督教-清教主义 倒置U型 
《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主体性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6年第14期32-33,共2页王琼 唐海东 
《红字》的女主角海斯特·白兰(Hest er Prynne)是一位具有主体性的独立女性。母亲、异性恋爱人以及同性姐妹三种身份在海斯特·白兰(Hest er Prynne)身上浑融一体,在每一种身份里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分别是海斯特·白兰(Hest er Prynne...
关键词:主体性 差异性 母亲观 异性恋爱人观 姐妹观 
论《红字》中的清教思想
《文学教育》2015年第23期140-141,共2页李文悦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充满了神秘清教思想的作品。他一方面将清教的道德观念作为认识社会的基准,渗透了清教的"原罪"与"自我救赎"的意识;另一方面他又抨击清教苛刻的教条对人性的摧残和迫害。本文主要通过对三位主人公的分析研究,探讨...
关键词:《红字》 清教 原罪 自我救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