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

作品数:2366被引量:1487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臧晓虹林映春张海蓉冯宜丽王家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坦诚的欺瞒:叙事学视阈下的《红字》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2期165-169,共5页许晨昊 
秘密的隐瞒与坦白被认为是《红字》极为重要的主题,但对它的研究未必要像过往批评传统一样从具体情节入手,对《红字》的阐释之所以历来充满矛盾和争议,正是因为隐瞒和坦白不仅是情节的一部分,还构成了叙事策略本身——看似坦诚的叙事者...
关键词:《红字》 叙事策略 阅读策略 
霍桑《红字》的基本隐喻集萃与阐发--基于海斯特的沧桑跌宕和人海沉浮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72-78,154,共8页孙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2023年度标志性成果培植课题“认知诗学新域中的隐喻问题研究”(23BZCG07)阶段性成果。
纳撒尼尔·霍桑传世名作《红字》始终以字母“A”作为小说线索,利用具身经验的多方视角,描摹出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坎坷的“罪—罚—赎”人生波折,对读者联想与情感的激发是基本隐喻的构建效果。从当代隐喻学研究视角出发,以Grady基本隐...
关键词:《红字》 基本隐喻 概念隐喻 字母“A” 当代隐喻学 
自我身份认同的丧失与重塑——《红字》中海斯特的“自我型塑”过程
《绥化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72-74,共3页解燕 马功文 
2023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023xj004);2022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2zygzts119);高等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研究项目(重大)(2022jcbs056)。
从创伤理论的角度解读霍桑的《红字》,可以发现奇灵渥斯、丁梅斯代尔、海斯特三位主人公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并且在创伤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身份的认同,但只有海斯特实现了自我身份的重构及救赎,并在自我救赎中获得了成长与深化。...
关键词:身份认同 丧失 重塑 《红字》 海斯特 自我型塑 
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日译本中“红”字的翻译策略
《今古文创》2024年第46期114-117,共4页贾若 
《红楼梦》中包含了大量的色彩词,这些词汇都用于描写事物、意象以及表达情感,“红”色更是出现在服饰、物品、食物、诗歌以及地名中。小说中丰富的颜色词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五彩的画卷,赋予《红楼梦》一种特殊的意义。中日文化中对...
关键词:《红楼梦》 目的论 汉译日 颜色词 
“永远不要面具”:霍桑《红字》中的蒙面伦理
《英语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145-159,共15页胡杰 
西南科技大学校级科研项目“霍桑共同体思想在新英格兰三部曲中的再现及嬗变研究”(23SX60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提出的他者理论,承认了他人的绝对地位,强调自我与他者的绝对分离与陌生化。这碰巧在19世纪美国作家霍桑为其作品撰写的多篇序言中所表达的自我蒙面态度中找到了先例,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自我蒙面不是其短篇小说《教...
关键词:霍桑 自我蒙面 列维纳斯 他者理论 责任主体 
《红字》译本中翻译“文学性”效果研究——以王元媛和梦伊洛两译本为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年第31期20-23,共4页覃燕林 
玉林师范学院2024年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校企合作模式下日语口译课程教学政革”(项目编号:2024xjjg20)阶段性成果。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小说家霍桑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新英格兰背景下,小说中人物在清教信仰中或沉沦或挣扎。作者对《红字》倾注了真挚的情感,与他自己的成长背景密不可分。霍桑在塑造人物时,充分体现出语言的文学性,把人...
关键词:《红字》 翻译文学性 文学性缺失 文学性保留 文学翻译 译本分析 
《红字》中的多重空间与伦理身份转变
《郑州师范教育》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于航 
《红字》讲述了赫斯特因犯通奸之罪而佩戴红字赎罪的悲惨经历。赫斯特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的变化经历了规训空间、荒野空间的转变。赫斯特由赎罪者转变为反抗者,试图选择回归情人与母亲的伦理身份但最终失败的过程在狂欢化空间中得以...
关键词:《红字》 伦理 空间 
小说《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悲剧成因探析
《大连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51-55,共5页刘小英 李涛 
2021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大学英语课程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路径研究”(JSZW21055);朝阳市职业教育学会2024年课题“元认知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培养体系研究”(CYZJ24YB88)。
美国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讲述的是西方宗教禁欲主义压制下的爱情悲剧。男主人公牧师丁梅斯代尔与有夫之妇海斯特·白兰犯通奸罪,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丁梅斯代尔选择一条自我惩罚的救赎之路。霍桑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关键词:丁梅斯代尔 《红字》 爱情悲剧 禁欲主义 自我救赎 
存在主义视角下女性的文化属性——以霍桑《红字》为例
《文教资料》2024年第15期10-13,共4页杨婷 许静娴 
2023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文千金——沉浸式英语文学工作坊”(S202310361238)。
在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霍桑的《红字》不仅是19世纪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探讨女性文化属性的丰富土壤。该小说通过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边缘地位以及对不公命运的抗争。波伏娃认为人是自由...
关键词:霍桑 《红字》 女性文化属性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基于语言学视角分析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以《红字》为例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11期226-228,共3页温静 
202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一般性教学改革创新立项项目“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20231752)阶段性研究成果。
英美文学作品极具浪漫主义特色,同时也具有社会现实批判性特征。《红字》是英美文字作品当中,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的代表性作品,应用了叙事、象征、隐喻、反讽等语言描写方式,对作品创作年代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揭露与批判...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 语言学 语言特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