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

作品数:87被引量:9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孟庆澍赵亚宏杨琥李怡王桂妹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名学遗风与词法本位:章士钊“甲寅文体”的传统底色
《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2期114-125,共12页常方舟 
在文学史的叙述中,章士钊的“甲寅文体”被称作“政论文”“逻辑文”“欧化的古文”,这些指称侧重从清末民初古典文章发生新变的角度揭示章文的写作特点。事实上,章士钊的文学观念深受章太炎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汲取了墨学和《论衡》等...
关键词:章士钊 《甲寅》 甲寅文体 
作为剧作家和作为戏剧家的曹禺——《曹禹全集》前言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7期115-135,共21页王风 
一新文学自发生以来,就划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类。胡适、陈独秀早早观察到,西方近代文学“最有势力者,厥惟戏剧”(胡适《非留学》,《甲寅》1915年10月第一卷第十号);“第一推重者,厥惟剧本”(陈独秀《现代欧洲文艺史谭》,...
关键词:《狂人日记》 近代文学 自由体 文艺史 《甲寅》 文学革命 《青年杂志》 新文体 
章士钊先生轶事
《书屋》2022年第9期26-28,共3页吕雪萱 
一1914年5月,在东京出版的《甲寅》杂志,对反袁世凯的宣传起过不小的推动作用。笔名孤桐的章士钊才气纵横,言论犀利,颇为读者称道。对于章士钊的一生,虽然人们的评价有些争议,但瑕不掩瑜,孤桐先生的大方向还是倾向人民,欲为社会主义祖...
关键词:章士钊 社会主义祖国 《甲寅》 袁世凯 祖国统一 瑕不掩瑜 
《甲寅》旧体诗的作者群及传播考察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3期34-46,共12页周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诗写作背景下的旧体诗研究(1917—1927)”(15BZW177);闽南师范大学校长基金项目“新文学发生期新旧诗学的现代演进研究”(sk19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由于新派文人在宣传策略上树立起"以新为美"的价值评判武器,长久以来现代人所作的旧体诗在文学史上就处在了被遮蔽的书写位置,仿佛现代期刊天然就只是新文学的阵地,尤其《小说月报》在茅盾主导的改革下推动新文学取得一系列实绩更是加...
关键词:旧体诗 《甲寅》 《小说月报》 作者群 现代期刊 价值评判 宣传策略 新文学 
国权、民权与自觉——《甲寅》与李大钊的思想转变
《励耘学刊》2021年第1期250-263,403,共15页孟庆澍 
李大钊早期的政治文化思想以国权论为思想基础,但在《甲寅》时期则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重视"群众势力",提出民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历史是由其创造的,国家亦由其创造等观点。其"民彝"思想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在国家问题上,李大...
关键词:甲寅 李大钊 国权论 章士钊 
历史上的纪念地(一)
《唐山文学》2021年第4期5-49,共45页伦洪波 杨立元 
引子:大钊缅怀先烈抒感慨隔窗凭吊起义纪念地1917年5月初的一个夜晚,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坐火车东行,去昌黎五峰山,一路写下观感。然后在9、10、11日《甲寅》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旅行日记》。
关键词:纪念地 五峰山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缅怀先烈 《甲寅》 李大钊 
《蒙古风俗鉴》和《甲寅》所载“僧王之歌”比较研究
《中国蒙古学(蒙文)》2021年第1期183-188,共6页明哲 
从《民报》到《甲寅》--政论报刊与清末民初政论文体的嬗变
《文学遗产》2020年第2期128-140,共13页杨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近代报刊与域外游记的传播和影响研究(1840-1911)”(项目编号18BZW111)阶段性成果。
《民报》《甲寅》前后相继,双峰并起,是清末民初具有代表性、影响极大的政论刊物,与时代思潮的兴衰涨落几乎同步。从梁启超的新文体,到章太炎、刘师培倡言革命而又不失文学美感的政论文,胡汉民、汪精卫等人趋于理性的辩论文章,再到章士...
关键词:《民报  《甲寅  清末民初 政论文 
《甲寅》周刊时评专栏探究
《鸭绿江》2020年第6期137-138,共2页白伟健 
1925年7月章士钊复刊《甲寅》周刊,《甲寅》周刊时评专栏记录了时人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反映时人一些日常生活想法及政治态度倾向,但因《甲寅》周刊依赖于段祺瑞政府,所发时评多带有半官方的性质,因此其局限...
关键词:《甲寅》周刊 时评专栏 探究 
1915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五四新文化运动发韧
《中国青年》2019年第9期7-7,共1页刘善伟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1913年,篡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站稳脚跟后,开始清除革命势力。孙中山先生发起二次革命,但终不敌北洋军阀,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被通缉,相继流亡日本。流亡的革命者中,有一位在日本...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 《青年杂志》 陈独秀 二次革命 《新青年》 中国共产党 北洋军阀 《甲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