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动力学

作品数:24被引量:41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马杏垣牛之俊刘经南赖锡安王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新知客》《科学中国人》《山地学报》《地质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强祖基:谁说地震不能预测被引量:1
《新知客》2010年第4期34-39,共6页甄晓晖 鸽子 
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测?中国地震局地质所的老专家强祖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是,他对震前热红外异常的研究经验,一直得不到主流学界的认可。
关键词:祖基 地震能 地震预测 热红外 中国地震局 预测地震 汶川地震 地震学家 汶川大地震 岩石圈动力学 
中亚地区中生代以来的地貌巨变与岩石圈动力学被引量:8
《地质科学》2009年第3期791-810,共20页王清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浅部物理响应"(编号:90714007);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中国大陆岩石圈中生代演化过程与动力学"(编号:40523003)资助
中亚地区的地貌自中生代以来发生过两次巨变:一次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另一次是中生代中国东部高原及其西侧共存的中亚准平原的兴衰。青藏高原的隆起引起了全球气候和中亚环境的巨变。对此,自80年代以来开展的国际合作已经在地质学和地球...
关键词:地貌 青藏高原 中亚准平原 中国东部高原 岩石圈动力学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新构造运动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第11期28-28,共1页陆永发 矫立春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籍(马杏垣)称东北为黑龙江亚板块,依次划分两个地块,东部为长白块体,西部为松辽-大兴安岭块体。松辽-大兴安岭块体受嫩江断裂带控制形成不同的地震地质构造单元。长白块体新构造动表现最活跃的有两条断裂构造,...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新构造运动 黑龙江省 东部地区 依-舒地堑 岩石圈动力学 地质构造单元 大兴安岭 
第10届地幔对流模拟和岩石圈动力学国际讨论会概述
《国际地震动态》2007年第11期41-44,共4页李清河 
关键词:岩石圈动力学 国际讨论会 地幔对流 模拟 科学家 
马杏垣先生遗著《解析构造学》出版
《地质科学》2005年第3期414-414,438,456,共3页吴根耀 关静 
关键词:构造学 岩石圈动力学 张家声 先生 出版 
“青藏效应”——《青藏高原形成环境与发展》评介被引量:1
《地理研究》2004年第3期422-422,共1页张镱锂 
关键词:青藏高原 高原隆升 古环境演变 岩石圈动力学 书评 环境退化 《青藏高原形成环境与发展》 
断裂活动与矿山岩体地质动力灾害研究被引量: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5期571-573,共3页冯国才 姚永明 
根据岩石圈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北票、抚顺矿区断裂活动与矿山地质动力灾害研究成果,阐述了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等矿山岩体地质动力现象,是采矿活动影响下断裂的孕育、生长过程中的一种伴生现象这一基本观点,并分析了矿山岩体动力现象...
关键词:活动断裂 矿山岩体 地质动力灾害 分维特征 区域应力环境 断块系统 岩石圈动力学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岩石圈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地学前缘》2002年第4期440-441,共2页章大港 史卜庆 周瑶琪 
国家 973项目 (G1990 43 3 0 2 );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项目 (K0 0 0 110A)
关键词:坳陷 新生代 岩石圈动力学 盆地热演化 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国际地球科学发展态势
《科学新闻》2002年第3期24-24,共1页孙成权 曲建升 
从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地球科学从学科纵向深入发展转到了学科交叉、横向发展时代,从固体地球科学转向了行星地球的地球系统科学时代;从增加地球知识、侧重于资源开发的时代转向了增进地球认识、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
关键词:地球科学 地震层析成像 海洋观测 航空航天遥感 横向发展 计算机模拟 固体地球 人类社会 岩石圈动力学 深海钻探 
盆山耦合及盆地类型划分
《海相油气地质》2001年第4期34-34,共1页凡明 
盆地和山岭是岩石圈动力学作用下两种主要的地貌形态和地壳结构,是岩石圈变形的两个侧面.它们之间主要存在三种关联关系:
关键词:盆地 山岭 岩石圈动力学 地貌形态 地壳结构 耦合类型 盆地类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