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

作品数:327被引量:14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鹤岩肖武孙丽华吴娟邱绍雄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析晋剧《庄周试妻》的三性三美
《中国戏剧》2025年第1期38-40,共3页邓添天 
20世纪80年代,剧作家徐棻、胡成德根据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短篇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川剧老本叫《南华堂》)新编而来的经典川剧《田姐与庄周》,荣获“两年一度的全国优秀剧本奖”,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刘芸因饰演田姐一角而首...
关键词: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戏剧节 领衔主演 中央戏剧学院 终身成就奖 《警世通言》 庄周 中国文联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云英传》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文学艺术周刊》2025年第2期18-21,共4页高宝欣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冯梦龙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著名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爱情悲剧的设定是其备受关注的重要因素。《云英传》创作于17世纪朝鲜宣祖末期至海君时期,以其悲剧性和强烈的现实主义,...
关键词:《警世通言》 爱情悲剧 小说史 中国文学史 冯梦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爱情文学 白话小说集 
《警世通言》中男性人物的服饰形象研究
《艺术广角》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雷勇 李诗雨 
《警世通言》作为冯梦龙创作的通俗小说之一,在人物塑造上运用了大量的服饰形象描写。小说中男性人物的服饰形象可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士人墨客的服饰形象、商人的服饰形象和市井小民的服饰形象。服饰形象的描写主要受到不同时代社会审美...
关键词:《警世通言》 冯梦龙 男性人物 服饰形象 
漫长的青春期——小剧场淮剧《裂帛》创作谈
《剧影月报》2024年第6期48-49,共2页周至 
2020年夏天,我无意中看了《警世通言》中《王娇鸾百年长恨》这一篇,男人的负心之仇不靠天报,而是女人亲手解决,一命偿一命,干净利落。我在心中默默为王娇鸾的决绝拍手称快之余,难免唏嘘。然而在当代,遭到背叛便“杀了你,我再自杀”则显...
关键词:王魁负桂英 戏中戏 《警世通言》 小剧场 淮剧 创作谈 青春期 
“觉醒年代”的主题阅读
《阅读与成才》2024年第5期8-10,共3页聂震宁 
主题阅读,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进入新时代以后提出来的,是指围绕时代重大主题,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根据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主题主线的阅读。事实上,主题阅读作为一种社会阅读现象,围绕重大时代主题开展的社会阅读久已有之。清末民...
关键词:主题阅读 师夷长技以制夷 《醒世恒言》 《警世通言》 重大主题 阅读现象 西学东渐 主题主线 
下榻冯梦龙村
《江苏地方志》2024年第5期69-70,共2页莫云 
这是一次不期而遇的造访,是一个苏北后学对著名民俗文学前辈的造访,在江南水乡苏州的深秋。江苏省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召开培训会议,地点在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培训内容是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江苏卷的编写工作。我一开始不了解,报到时才知,...
关键词:《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中国民间文学 冯梦龙 三言 艺术家协会 南直隶 
明珠蒙尘,不掩其光——《警世通言》赵春儿人物鉴赏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10期122-124,共3页董澳 
明代冯梦龙纂辑的通俗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自问世以来就深受古今读者喜爱。本文选取的《警世通言》中第三十一卷《赵春儿重旺曹家庄》讲述了风尘女子赵春儿从良后用智慧经营婚姻,将无才败家的丈夫曹可成引善成衣...
关键词:《警世通言》 赵春儿 风尘女子 女性形象分析 
《警世通言》有标记被动句初探
《梧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36-45,共10页徐陈依婷 曹炜 
《警世通言》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典型代表,作品时代特征明显,口语性强,在语言学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警世通言》中有标记被动句式可分为“于”字句、“见”字句、“为”字句、“被”字句及“蒙”字句5大类。不同类型的有标记被动句...
关键词:警世通言 有标记被动句 语义色彩 
主持人语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9-9,共1页齐裕焜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穿越时空的界限,照亮后世的文化天空。冯梦龙,作为明代通俗文学大师,以其卓越的文学才情与深邃的思想,在小说、戏曲、民歌等多个艺术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尤其是他编纂的“三言”(《喻世明言...
关键词:《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冯梦龙 文学巨匠 通俗文学 三言 文学体裁 
说有易 说无难
《乡音》2024年第7期42-43,共2页郭华 
明末小说家冯梦龙(1574-1646)在《警世通言》中述说了一个故事:苏轼从湖州知州任上回到京城,前往相府拜会王安石。在外书房等候接见时,无意中看到书桌上有一方端砚,压着一方素笺。苏轼拿起来观看,是一首尚未完成的诗,题目是《咏菊》:“...
关键词:《警世通言》 江郎才尽 冯梦龙 素笺 下笔千言 王安石 苏轼 想当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