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诗歌

作品数:15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董迎春胡友峰李修孙婷婷孙德喜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温州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符号与传媒》《广西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自我形象的文学塑造——白桦20世纪80年代诗歌释读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15-120,共6页徐洪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ZW03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BWX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YJC751052)
晚年的白桦一直生活在创伤的心理阴影以及由创伤带来的孤独状态中。因创伤和孤独而产生的复杂生命体验成为白桦后期所有文学创作最根本的推动因素。面对巨大的创伤和空前的孤独,白桦选择了对未来的信仰、对自我的重塑。于是,在他的诗歌...
关键词:白桦 诗歌 创伤 孤独 未来 自我 
《诗刊》与朦胧诗的兴衰被引量:3
《当代文坛》2014年第4期121-129,共9页胡友峰 李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中国文学与媒介的互动共生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AZW002
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狂欢,朦胧诗作为其中一部分,受到了学界和大众广泛的研究、关注。朦胧诗的兴起衰落是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诗刊》就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分析《诗刊》发表朦胧诗作和...
关键词:《诗刊》 朦胧诗 兴起 论争 80年代诗歌 
隐喻:不可遁隐的诗歌之门——论80年代诗歌话语的“隐喻”特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67-72,共6页董迎春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批准号11BZW096);广西教育厅基金项目"20世纪80年代当代诗歌话语研究"(项目编号2010QD009)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以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诗歌中朦胧诗、第三代诗、反讽叙事的诗歌写作,他们分别代表了80年代诗歌写作的不同阶段,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中的"隐喻写作"表现型写作的话语特征,这对于当代诗歌...
关键词:朦胧诗 隐喻 当代诗学 80年代诗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