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N

作品数:208被引量:2105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姜远茂曹亚澄巨晓棠彭福田周济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核农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喷施外源氨基酸对水稻干重及含氮量的影响被引量:10
《核农学报》2016年第7期1435-1439,共5页邹朝晖 张志元 邓钢桥 彭选明 唐建洲 谢洪科 李先 张乐平 李静 
湖南省科技厅联合基金(14JJ6069);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2A017)
为了探索外源氨基酸对水稻干重及含氮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500mg·L^(-1)L-亮氨酸-^(15)N在分蘖期、抽穗期、蜡熟期喷施水稻叶面,并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喷施外源L-亮氨酸-^(15)N处理组中的叶、茎鞘、稻谷的干重及含氮量均显著高于对...
关键词:水稻 L-亮氨酸-^15N 干重 含氮量 
不同地域牛尾毛中稳定同位素指纹差异分析被引量:14
《核农学报》2012年第2期330-334,329,共6页刘晓玲 郭波莉 魏益民 师俊玲 孙淑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00862)
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来自黑龙江省安达市青肯泡乡和火石山乡、内蒙古太仆寺旗、河北省张家口市和三河市、山东省德州市和聊城市7个地域牛尾毛中的δ13C、δ15N和δ2H值,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域来源牛尾毛中稳定同位素指纹特征差异,探...
关键词:牛尾毛 地理来源 稳定同位素 Δ^13C δ^15N δ^2H 
不同耕作方式下水分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4
《核农学报》2009年第6期1065-1069,共5页徐世宏 梁天锋 曾华忠 江立庚 丁成泉 张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60066);教育部重点项目(207086);广西科学基金项目(0640020);广西科学基金(0728062)
2008年早季和晚季,以桂旱1号和金优253为试验材料,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盆栽条件下湿润灌溉、交替灌溉、水层灌溉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和免耕、常耕2种土壤耕作方式下水稻氮素与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湿润灌溉栽培降低了2种耕作方...
关键词:水稻 ^15N示踪技术 免耕 常耕 氮素利用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分配被引量:37
《核农学报》2009年第3期487-491,496,共6页晏娟 沈其荣 尹斌 万新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234)
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15N分别标记基肥(N1)、分蘖肥(N2)和拔节孕穗肥(N3)处理中,水稻吸收的氮素在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和开花期分别有23.1%、8.3%和19.9%来自肥料;从开花期到成熟期,...
关键词:^15N示踪技术 水稻 肥料氮 吸收与分配 
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气体交换和δ^(13)C、δ^(15)N的组成影响被引量:5
《核农学报》2008年第3期353-358,共6页石伟琦 王国安 李晓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1078)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claroidum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气体交换和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对羊草生长第45、60和75天的测定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提高植株的含...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 羊草 Δ^13C δ^15N 
^(15)N示踪法研究复混生物肥对水稻肥效及其对茬后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3
《核农学报》2005年第5期379-381,共3页林代炎 姚宝全 翁伯琦 林琰 
福建省莆田市科技局项目(2004NO1);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3NO44)共同资助
通过水稻盆栽试验对生物肥肥效研究结果表明,复混生物肥能提高肥料对水稻的养分供应能力,提高茬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15N示踪法研究结果表明,固氮菌的固氮作用,能为当季水稻提供氮素99.5mg/盆,占水稻总吸收氮的11.92%。同时微生物的作用...
关键词:复混生物肥 灭菌生物肥 水稻 土壤速效养分 ^15N 肥效研究 生物肥 示踪法 复混 养分供应能力 
用^(15)N示踪技术研究高产小麦、玉米的施氮规律被引量:28
《核农学报》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茹德平 赵彩霞 李习军 李青松 赵治军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 ,探索小麦、玉米在高N施肥下的N素营养规律。结果表明 :小麦、玉米对追加15N化肥的吸收利用率为 2 8 42 %~ 46 2 8% ,向籽粒运转量为 5 4 %~68% ,追施N的有效期可连续 3茬作物 ,累计利用率为 5 2 0 7%~...
关键词:^15N示踪技术 玉米 高产小麦 施氮 稳定性同位素 吸收利用率 营养规律 土壤肥力 有效期 年产量 N素 施肥 籽粒 作物 追施 施量 
高肥力土壤冬小麦生长季肥料氮的去向研究 Ⅰ.冬小麦生长季肥料氮的去向被引量:52
《核农学报》2002年第6期397-402,共6页巨晓棠 潘家荣 刘学军 陈新平 张福锁 毛达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0 12 70 787)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 (2 0 0 2BA5 16A0 2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91180 7)资助
用15N示踪微区试验研究了常规灌溉和磷钾供应充足的条件下 ,冬小麦生育期肥料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冬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收获期冬小麦吸收肥料氮占总吸氮量的比例 45% ,吸收土壤氮占 55%。氮肥在整个作物 土...
关键词:高肥力土壤 冬小麦 生长季 肥料氮 氮肥去向 ^15N示踪技术 氮肥利用率 
应用^(15)N、^(32)P示踪法研究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的肥料效应被引量:10
《核农学报》2001年第2期98-105,共8页李合松 黄见良 邹应斌 张扬珠 李建辉 
国家科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 95 0 0 1 0 1)研究内容之一
试验在双季高产稻区湖南醴陵市大田条件下进行。为比较一次性施肥技术与高效施肥技术肥料效应的差异 ,应用15N和3 2 P双标记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法的肥料效应 ,结果表明 :与对照法相比 ,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水稻前中期对养分的吸收和增...
关键词:双季稻 ^15N ^32P 肥料效应 一次性施肥法 示踪技术 
不同杂交水稻吸氮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被引量:28
《核农学报》1998年第2期89-94,共6页黄见良 李合松 李建辉 邹应斌 陈开铁 
国家科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应用15N示踪技术探讨了两系亚种间杂交稻PE037×0248和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对氮素的吸收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组合对氮素的吸收均以中期最高(各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65%左右)、前期次之、后期最少。...
关键词:水稻 杂交组合 ^15N过踪 吸收 运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