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说方式

作品数:699被引量:1009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荣光启曹顺庆李建中王少军黄科安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外诗歌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中国新诗人称代词的诗学内涵与现代性发生
《中外诗歌研究》2020年第2期23-24,共2页倪贝贝 
人称代词大量涌入新诗的词汇语法体系,是中国新诗在语言形式上异于古诗的一个突出标志。其在汉语诗歌中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以及彰显出的现代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新诗言说方式的变革,值得引起重视。一、现代新诗中人称代词的形成...
关键词:中国新诗 现代新诗 汉语诗歌 言说方式 人称代词 现代性特征 诗学内涵 古诗 
新诗:一个伟大而粗糙的发明——新诗百年反思谈片
《中外诗歌研究》2015年第4期25-26,共2页沈奇 
新诗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也是一个粗糙的发明。新诗新了快一百年,是否还可以像现在这样“新”下去,确实是一个该想一想的问题。作为一次伟大的创生,新诗让中国现代、当代诗人找到了表现中国人自己的现代感的言说方式。
关键词:新诗 发明 反思 中国现代 言说方式 “新” 现代感 中国人 
论“诗家语”
《中外诗歌研究》2014年第2期15-16,共2页吕进 
一、作为言说方式的诗家语 各种门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现成的(自然的或人工的)媒介。艺术媒介给某一艺术门类带来局限性,但是也带来独特性与丰富性。征服媒介、驾驭媒介是艺术家的最大成功。文学的媒介是语言,诗歌的媒介却不只是语言...
关键词:诗歌 艺术门类 言说方式 情绪状态 心灵体验 媒介 丰富性 艺术家 
论宗教与冰心“小诗”文体的发生
《中外诗歌研究》2013年第1期34-34,共1页罗义华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诗坛,“小诗”的文体形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小诗文体与日本俳句、短歌,泰戈尔诗歌的内在联系,是学界的一般共识。但是这种主要从“小诗”与中外文学传统关系层面探究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完全解决“小诗”的发生...
关键词:文体形态 小诗 冰心 宗教 20世纪 文学传统 主体身份 言说方式 
“诗家语”的审美
《中外诗歌研究》2010年第4期30-31,共2页吕进 
和其他文学品种相比.诗的语言最具特点。宋代王安石把诗歌语言称为“诗家语”是有其道理的。诗家语是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经进入这个方式就发生质变.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
关键词:诗歌语言 西方文学家 审美 言说方式 “借用” 交际功能 抒情功能 王安石 
象征言说的本体意义
《中外诗歌研究》2001年第3期19-45,共27页李应志 吕进 
本文认为,诞生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现代象征概念与形而上本体追求有关,受本体追求的影响而成为一种整体性的言说策略。同中国古典诗歌的某些手法和诗学概念在思路上具有共同的地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这个...
关键词:言说方式 象征主义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 本体意义 诗学 追求 超越性 地方 共同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