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替过程

作品数:304被引量:3740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彭少麟方炜程积民王刚王伯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植被演替过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变化
《中国草地学报》2024年第12期55-66,共12页董浩兵 孙小妹 李宏林 任正炜 陈晶亮 韩高玲 苏军虎 李金霞 杨晓妮 
甘肃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青年导师扶持基金)(GAUQDFC-2022-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386);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JRRA1404);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JR5RA024)。
为探明高原鼢鼠扰动下亚高山草甸群落的构建机制,在祁连山东段天祝藏族自治县(天祝县)亚高山草甸的禁牧样地中以不同年限(一年、二年、三年、多年、平地对照)的高原鼢鼠鼠丘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过程中全部物种、常...
关键词:物种多度 分布格局 高原鼢鼠 鼠丘 生物多样性 亚高山草甸 
开远市石漠化地区植被演替过程及综合治理对策
《绿色科技》2024年第6期50-53,65,共5页李华 
分析了开远市石漠化地区植被演替过程,结合调查结果确定综合治理措施。于开远市石漠化区域选取3个样地,设定为Z1(轻度石漠化)、Z2(中度石漠化)和Z3(重度石漠化),对不同样地的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Z1样地调查30株乔木,主要物种滇...
关键词:石漠化区域 植被演替 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次生林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动态特征分析被引量: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10期107-117,共11页王妙倩 许小明 王浩嘉 薛帆 邹亚东 吕渡 贺洁 田起隆 易海杰 何亮 张晓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083,41440012)。
【目的】分析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植被的近自然恢复和适地适树适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黄土高原中部子午岭林区8个演替阶段(玉米地、退耕10 a草地、退耕20 a草地、白刺花灌木林、白桦林、油松林、辽东...
关键词:植被演替 土壤团聚体 有机质 根系生物量 子午岭林区 
杭州湾湿地植被演替过程中鞘翅目昆虫群落动态研究被引量:1
《浙江林业科技》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杜行行 龙奎 苏兰 黄俊浩 
杭州湾湿地植被演替顺序为新生沙洲湿地→自然滩涂湿地→已围垦湿地→试验林。2021年3月—2022年4月,采用黄盘诱集、震落、灯诱、巴氏罐诱集、扫网法和马氏网诱捕法6种方法对以上4种不同植被类型鞘翅目昆虫进行了调查,运用多样性分析方...
关键词:鞘翅目 物种多样性 群落多样性 植被类型 季节动态 杭州湾湿地 
白龙江上游植被演替过程中表层根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被引量:1
《草原与草坪》2021年第6期98-104,共7页王梅 王立 李社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0352);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7A-032);甘肃农业大学专项基金(GSAU-RCZX201708,GSAU-STS-1734,GA U-XKJS-2018-097)。
根是植物固着与吸收养分的器官,了解不同植被类型根生物量分配及空间特征有助于揭示高山地区物种分布特征及生活史对策。采用土块全挖法,对白龙江沙滩林场森林植被演替过程中的3种植被类型(灌丛(柳)、红桦林和冷杉林)根生物量进行了测...
关键词:高山植被 根系生物量 空间分布 异速关系 
黄土高原植被演替过程中相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3
《水土保持学报》2021年第5期181-187,共7页王梅 晏梓然 赵子文 吴阳 陈文静 杨一笑 刘国彬 薛萐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1JC-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557)。
明确土壤相对酶活性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客观揭示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微生物活性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时空互代法,选取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农田、草地、灌木、先锋林和顶级群落5个阶段为研究对象,探...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植被演替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相对酶活性 
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主要结皮生物生态位和种间关联变化特征被引量:6
《中国沙漠》2021年第4期100-108,共9页张甜 贾荣亮 高艳红 孙靖尧 赵芸 刘立超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9GG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42,41671210,41771105)。
为探究干旱沙区人工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结皮生物的种间关系变化规律,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了宁夏沙坡头地区分别始建于1956、1964、1981、1987年人工固沙植被区(分别代表固沙植被建立后的64、56、39、33年4个演替阶段)中发育的6...
关键词:结皮生物 人工固沙植被 演替 生态位 种间关联 
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动态变化被引量:24
《生态学报》2021年第13期5195-5203,共9页潘英杰 何志瑞 刘玉林 董凌勃 吕文文 上官周平 邓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7538);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20201326015)。
土壤团聚体物理保护是促进有机碳积累主要机制之一。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次生林植被演替群落为对象,研究从农田、草地(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灌木林(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先锋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到顶级...
关键词:植被演替 团聚体 有机碳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水分亏缺被引量:11
《水土保持研究》2020年第5期120-125,132,共7页张永旺 万珊珊 王俊 魏瑶瑶 屈亚潭 刘世鹏 常海飞 王妍 上官周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7520);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2018JQ3074);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A314021402-1813);延安大学科研项目(YDQ2018-21);博士科研启动项目(YDBK2017-25);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6JK186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813066);延安大学引导项目(YDY2017-09);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计划项目(16JS118)。
土壤水分亏缺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表现较为严重,这对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与植被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只有充分了解黄土高原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亏缺状况,才能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对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次生林地和草地的土壤水分进行...
关键词:土壤水分亏缺 次生林地 植被类型 黄土高原 
人工固沙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13
《干旱区研究》2020年第4期881-889,共9页王博 段玉玺 王伟峰 李晓晶 刘源 刘宗奇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204);林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2019132021);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MS0368);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MS03037)。
以库布齐沙漠东缘人工固沙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演替初期、中期、后期、成熟期)的沙地为研究对象,对2017、2018年生长季沙地迎风坡顶部、中部和底部0~180 cm土壤分层测定体积含水量,阐明荒漠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关键词:人工固沙区 土壤含水量 植被演替 时空变化 库布齐沙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