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100)

作品数:54被引量:7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奕章永凡李俊篯谭明秋陶向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济宁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化学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丙烯腈在Cu(100)表面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
《化学学报》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夏树伟 高林娜 徐香 孙雅丽 夏少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203011)资助项目.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模拟金属铜原子簇Cu14(9,4,1)的(100)表面,对丙烯腈(CH2=CHCN)在Cu(100)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状况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丙烯腈分子通过端位N原子垂直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为弱化学吸附,部分电荷从丙烯腈分子转移至铜...
关键词:密度泛函:丙烯腈 CU(100) 化学吸附 
Cu(100)表面吸附CN的密度泛函研究被引量:1
《化学学报》2004年第13期1185-1190,J001,共7页胡建明 李奕 李俊籛 章永凡 丁开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s.2 0 2 730 1 3;2 0 30 30 0 2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No .0 2 0 0 51 );福建省重大自然科学基金 (No.2 0 0 2f0 1 0 );福建省科技三项基金 (No.K0 2 0 1 2 )资助项目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 ,以原子簇Cu14 为模拟表面 ,对CN自由基分子在垂直和平行Cu( 10 0 )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通过原子C垂直吸附在表面的顶位是其最佳吸附方式 ,吸附后CN键振动频率发生蓝移 ;而其它吸附方式中CN...
关键词:铜(100) 表面吸附 密度泛函 振动频率 CN自由基分子 吸附能 稳定性 
原子H在Cu(100)(111)(110)上的吸附扩散研究被引量:4
《化学学报》2004年第4期436-441,共6页王泽新 张晓明 庞雪辉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No.Y2 0 0 2B0 9)资助项目
采用 5 MP势方法 ,对原子氢在金属Cu的 3个低指数面上的吸附特性 ,如吸附几何、吸附能、振动频率等以及吸附扩散势能面结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计算结果显示低温低覆盖条件下 ,氢原子在Cu( 110 )表面上只存在赝式三重位和长桥位吸附...
关键词:氢原子 低指数面 氢-铜表面体系 势能面结构 表面吸附扩散 5-MP势 
Cu(100)表面吸附HCN和HNC的密度泛函研究被引量:9
《化学学报》2003年第4期476-480,共5页胡建明 李奕 李俊篯 章永凡 周立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s.2 99730 0 6 ;2 0 2 730 1 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No.E0 1 1 0 0 1 1 )资助项目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 ,以原子簇Cu14 为模拟表面 ,对氢氰酸 (HCN)和异氰酸 (HNC)在Cu( 10 0 )表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HCN和HNC分别通过原子N和C垂直吸附在表面上时 ,顶位是其最佳吸附位 ,且是吸附能为 18 5kJ·m...
关键词:表面吸附 HCN HNC 密度泛函 氢氰酸 异氰酸 蓝移 过渡金属  
低能离子束研究N+-CO Ni(100),CO/Cu(100)系统化学吸附键的性质
《化学学报》1985年第4期380-383,共4页蒋长根 
离子束技术可以研究气态下离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近来又用于研究离子和吸附分子的相互作用.通常气体分子在单晶表面上的吸附是定向的,故这种吸附不仅可以用来研究不同方向入射的离子束与吸附分子的相互作用,从中还可以获得有关吸附分子...
关键词:离子束 粒子束 吸附分子 金属表面 离子溅射 单原子层 CO/CU 化学吸附能 Cu 样品架 Ni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