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

作品数:470被引量:37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潘汝卢红阳赵然白雪梅田卉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电影评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开放叙事、符号意指与现实喜剧:阿基·考里斯马基创作与芬兰电影的发展方向
《电影评介》2022年第21期66-69,共4页宫浩然 
从20世纪初开始拍摄电影以来,芬兰的电影产量受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影响,始终不尽人意。80年代以来,芬兰电影的平均年产量为10部上下。正是在这个人口仅有一百多万的国家,诞生了世界上较为盛名的现实主义喜剧电影大师阿基·考里斯马基。...
关键词:小津安二郎 新浪潮电影 法斯宾德 电影大师 喜剧电影 布列松 英格玛·伯格曼 阿基·考里斯马基 
历史题材、两极视角与空间建构——试论芬兰新生代导演克劳斯·哈洛的电影风格
《电影评介》2021年第21期1-6,共6页齐伟 周思艺 
克劳斯·哈洛是近年在世界电影艺术领域较受关注的芬兰电影新生代导演。从2002年执导第一部剧情长片《我很想你》(Elina-Som om jag inte fanns,2002)起至今,他共完成七部故事长片,曾四度代表芬兰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作为北欧的新生...
关键词:新生代导演 伯格曼 电影风格 空间建构 克劳斯 历史题材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芬兰 
阿基·考里斯马基电影中的零余者形象、零度幽默与美学实践
《电影评介》2021年第15期32-35,共4页孟欣 
青海民族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研究“英美文学精品课程建设”(编号:2016-JRKC-04)成果。
阿基·考里斯马基(Aki Kaurismäki)是当代世界影坛著名的芬兰籍电影导演,也是欧洲艺术电影的代表性大师,曾被瑞典名导英格玛·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誉为“北欧最具大师潜质的导演”[1]。考里斯马基的影片通常以庸庸碌碌、生活...
关键词:世界影坛 英格玛·伯格曼 阿基·考里斯马基 美学实践 电影导演 零余者 冷幽默 小人物 
奥利维埃·达昂电影的法氏诗性质地与光影纪实内蕴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21年第10期44-47,共4页郭蕾 王玮莉 
河北传媒学院校级课题项目“TPRS教学法用于法语二外的教学研究”(编号:jw2015016)阶段性成果。
法国导演奥利维埃·达昂自1994年以《兄弟们:红色的滚球》正式从影以来,编剧并拍摄了16部作品,他以其多样化的作品题材与类型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从电影短片到电影长片,从电视剧到音乐剧,从深具英格玛•伯格曼风格的惊悚悬疑片到贝托鲁奇...
关键词:法国电影 伯格曼 电影短片 犯罪片 悬疑片 音乐剧 作品题材 电视剧 
当代意识流电影:想象的显影与神话的重生被引量:2
《电影评介》2020年第7期65-68,共4页谢瑾 
2018年度河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本科院校大学新生英语综合水平调查及课程衔接研究”(编号:HDXJJG2018-15)的阶段性成果。
意识流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首次运用到电影创作之后,便开始大放异彩,英格玛·伯格曼的《野草莓》、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费里尼的《八部半》等都在世界电影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带有意识流...
关键词:意识流电影 拍摄手法 《路边野餐》 英格玛·伯格曼 世界电影史 《广岛之恋》 《八部半》 《野草莓》 
伍迪·艾伦电影里的人物困境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15年第9期9-12,共4页杨素秋 
陕西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口语表达课程改革与探索"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J11-21)
将伍迪·艾伦四十余年的电影作品放在一起,很难将其归纳为几种固定的叙事模式。他以平均一年一部的惊人速度出品,却尽量地不重复。但他所有作品中的人物都饱含着重重矛盾。他不断地将这些矛盾因子细化、具体化,深入探讨人类的永恒困境...
关键词:艾伦 电影作品 焦虑感 中亦 男主角 性压抑 安妮 我爱你 斯堪的纳维亚人 伯格曼 
百年孤独式的悲剧——《野草莓》中伊萨克医生的悲剧探因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14年第7期47-49,共3页陈青丽 
《野草莓》是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的经典之作.影片以一种梦幻式复调的结构形式,通过伊萨克医生的几个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为我们展现了他在垂暮之年的惊醒,是以梦境中死亡的威胁让他在接受一生中最大的荣耀之前的灵魂的惊醒.影片中那黑白...
关键词:伊萨克 野草莓 电影大师 伯格曼 百年孤独 探因 复调 无力感 精神分析法 独自一人 
爱比死更冷——伯格曼电影《野草莓》影片分析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13年第1期48-49,共2页刘哲含 
《野草莓》这部影片以一个死亡预兆的梦境作为情绪开端,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爱与生命的故事。梦与现实交错展开的一条旅途,终点通向代表着终身成就奖的领奖会场。中途发生的事情与老旧的记忆(梦境)交缠,主人公伊萨克对人生和爱的反思,...
关键词:《野草莓》 伯格曼 角色分析 
哲学的人生 哲学的电影——浅谈伯格曼电影世界中的哲学思考
《电影评介》2012年第24期13-15,共3页范小玲 
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以简约的影像风格、沉郁的理性精神和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是对人生意义个性化的沉思。把哲学的命题作为影片的主题,这一直是伯格曼影片的标签,他的一生都是用电影的语言来思考和演绎...
关键词:伯格曼 电影 哲学 思考 
找寻真爱的人——谈电影大师伯格曼
《电影评介》2010年第3期27-27,共1页赵然 付国春 
传统的观念认为伯格曼是一个极其冷漠的人,他和父母之间的隔阂多年不能消除,他不断的结婚离婚,这位看似孤独冷漠的老人内心燃烧着炙热的火苗。他穷其毕生的精力都在追寻"爱"。
关键词:伯格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