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交往

作品数:22被引量:5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赵军祝平燕李兆良高燕宋荣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刑事法杂志》《青春期健康》《青少年犯罪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黄丝带三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青少年犯罪问题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心理测验对青少年犯罪嫌疑人重犯的预测意义被引量:1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第5期73-74,共2页张炳全 
本文对68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在心理测试后分为重犯组与无重犯组。一年后,对二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予以重新犯罪、读书就业、不良交往、与父母对立的调查随访。结果发现重犯组一年内重新犯罪率高达43.7%;读书就业43.7%;不良交往3...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 青少年 心理测验 重新犯罪率 预测 不良交往 心理测试 显著差异 
离异家庭环境导向及对其子女心理的影响被引量:11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第6期28-31,共4页刘朝捷 
家庭环境的优劣,对其子女犯罪心理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异家庭环境那里向不良,直接引起犯罪的低龄化。家庭变异阶段的几个时期会对未成年子女产生不良心理反映,而单亲家庭的消极因素,父母再婚家庭环境的弊端及未成年子女离家出走...
关键词:未成年子女 犯罪心理 未成年人犯罪 不良交往 心理演变 离家出走 针对性 离异家庭 低龄化 个体差异 
谈少年的不良交往被引量:1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第2期12-14,共3页张莺 
关键词:少年犯罪 犯罪原因 不良交往 自我意识 心理调查 
不良交往和犯罪动力定型
《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年第4期15-16,共2页施森宝 杨桂森 
考察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其形成发展轨迹大多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即不良习气及恶劣心理品质阶段——不良行为阶段(负文化观念的逐步形成)——犯罪习惯的“动力定型”阶段(流氓哲学。
关键词:犯罪团伙 犯罪动力定型 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违法犯罪 社会交往 负文化 心理品质 不良行为 不良品德 四个阶段 
浅谈促使少年产生不良交往的社会情境
《青少年犯罪问题》1986年第4期9-13,共5页曹南才 范伍妹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许多材料表明,不良的交往往往是导致少年犯雅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然,有必要对少年不良交往及其产生的原因作深入探讨,以寻求杜绝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不良交往 少年犯 社会情境 人的发展 马克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