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

作品数:4309被引量:124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俞美玉方科平白玛赤林郑晓江刘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军事家左权
《百年潮》2025年第3期28-36,共9页关泠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他身经百战,指挥和参与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战斗,在抗日战争中,他一直在前线,以忘我的精神和敌寇斗争,直至牺牲生命。他既有军事理论修养,又有战争实践经验,朱德称赞他“有极其丰富与辉煌...
关键词:左权 抗日战争 不朽功勋 理论修养 中国工农红军 八路军 军事家 实践经验 
古诺女中音咏叹调的版本比较与演唱分析——以《我不朽的里拉琴》为例
《艺术教育》2025年第3期156-159,共4页王乙淼 
夏尔-弗朗索瓦·古诺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抒情歌剧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的歌剧创作生涯中,歌剧处女作《萨福》(Sapho)对后世影响深远,该作品第三幕告白场景中响起的咏叹调《我不朽的里拉琴》更是经典之作。文章从古诺的生平和歌剧《萨福》...
关键词:古诺 《萨福》 《我不朽的里拉琴》 咏叹调 
自古佳茗伴佳文
《普洱》2025年第2期124-124,共1页三胡 
大抵人们提起苏东坡,多是推崇、激赏、溢美之词。明末王船山作《读通鉴论》,却痛加鞭挞,直至无以复加,说他“酒肉也,佚游也,情夺其性者久也”,说他“志役于雕虫之技,学不出于揣摩之术”,甚至说他“迷失其心”。从中国传统士大夫所追求...
关键词:苏东坡 传统士大夫 三不朽 溢美之词 王船山 苏轼 迷失 
“石头楼”:梁思成、林徽因的不朽诗篇——吉林文脉
《作家》2025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1947年,梁思成在访问美国期间曾给老友艾尔弗雷德·本迪纳寄去了一份信件,信件中附有一份由他本人所整理的建筑创作作品列表,这份列表中的第一个作品就是“吉林省立大学”,而在这一项目的合作者中我们还能看到另一个熟悉的名字:林徽因。...
关键词:吉林省政府 梁思成 林徽因 不朽诗篇 建筑创作 石头楼 合作者 信件 
蔡锷:民国国葬第一人
《文史博览》2025年第2期16-18,共3页刘沛 唐雅璇 
1916年11月8日,辛亥革命元勋、“护国军神”蔡锷在日本福冈医院然长逝,年仅34岁。社会各界闻此耗,无不悲痛欲绝,纷纷向北洋政府请愿,要求为蔡锷举办隆重的“国葬”典礼,以彰显其“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的崇高地位与不朽功勋。
关键词:蔡锷 北洋政府 辛亥革命 日本福冈 护国军 民国 不朽功勋 
陶寺古观象台遗址:华夏文明早期天文智慧的不朽丰碑
《学与玩》2025年第2期44-45,共2页郭清 
文明溯源:开启节气探索之门记录天文历史丰碑来到山西,仿若置身于华夏5000年文明史的深厚脉络之中,漫步于山西博物院、山西临汾市博物馆,那一件件珍贵文物,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而近期,随着陶寺遗址博物馆的盛大开放。
关键词:华夏文明 陶寺遗址 古观象台 山西临汾市 沧桑变迁 历史丰碑 山西博物院 博物馆 
—个王朝的不朽誓言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适读)》2025年第2期35-36,共2页向以鲜 
宋朝虽然在征战方面相对处于弱势,但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却获取了空前成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都成熟于这个时期。陈寅恪先生有言:“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之所以在文学艺术、科技文化方面能...
关键词:印刷术 四大发明 指南针 陈寅恪先生 文学艺术 宋朝 
累字成文,其力不朽
《初中生》2025年第6期54-56,共3页王晓岚 
每年元旦,各大媒体纷纷推出“新年献词”,其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对未来一年的展望。新年的第一节英语课,我想送给孩子们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让他们体验充满正能量的仪式感。说干就干,我搜集了大量鼓舞人心的单词和语句,将它们打...
关键词:仪式感 新年献词 英语课 媒体 鼓舞人心 
真音方为心曲 真挚方能不朽——读何夏寿老师《记着》随想
《小学语文教师》2025年第1期83-83,共1页俞锡芳 
在为数不多的本地作家中,何夏寿老师的文笔独树一帜。早年看过何老师写的童话,常感慨竟能如此细腻童真。这两天,因学校组织亲子阅读,也算是沾了孩子的光,便重新阅读起何老师的散文集《记着》,虽是散文,却与童话的“真”一脉相承。
关键词:亲子阅读 童话 夏寿 老师 文笔 
面向历史与当下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解读
《语文世界(中旬刊)》2025年第1期29-30,共2页纪佳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有着面向历史与当下的意义。在面对这座历史丰碑的时候,所需要吸纳的营养更多的是指向精神世界的,其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英雄”来自“人民”,“人民英雄”会在付出与牺牲中获得“永垂不朽”的赞誉,从而将...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材分析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