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话剧

作品数:90被引量:5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郭怀玉张宏王春刘建卫千玲玲更多>>
相关机构:安阳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曹禺话剧的民族化实践
《东岳论丛》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祝贺 刘方政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左联’文论及其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ZD281)阶段性成果
作为“舶来品”的话剧,在中国走过了从模仿借鉴到转化创造,并最终转向民族化的艰难历程。曹禺的创作在话剧民族化实践中,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美学风格。受上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戏剧大众化理论影响,在全面抗战的背景下,曹禺从传统文化中搜...
关键词:曹禺 话剧民族化 《北京人》 《家》 
曹禺话剧《王昭君》中苦伶仃的形象解读
《动画大王》2023年第2期123-125,共3页张翔虹 
1“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班固《汉书·元帝纪》和《汉书·匈奴传》。此后,以昭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且多见于元明清戏曲。最为著名的有马致远所作元杂剧《汉宫秋》和关汉卿所作元杂剧《汉元帝哭昭君》。到了近现代文...
论戏剧诗性——以曹禺话剧为例
《戏剧之家》2023年第4期3-5,共3页朱洁 
剧作家在创作戏剧作品时,不应只关注戏剧的形式和内容,也应该关注戏剧的“戏剧诗性”,只有具备诗性的作品才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在百年中国话剧发展史上,曹禺是一大高峰,其剧作的诗性特点不容忽视。本文旨在以曹禺的话剧作品为例,简要探...
关键词:戏剧诗性 曹禺 意象 
CP原则和RP原则视域下称呼语转换与角色心理分析——以曹禺话剧《雷雨》为例被引量:1
《大连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31-36,93,共7页李涛 
2022年度辽宁省教育厅服务地方项目(揭榜挂帅)“语言文化与地方旅游融合发展对策研究”(LJKFR2022032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2022年度职业院校外语教育改革专项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辽宁高职院校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WYW2022B09)
称呼语转换往往蕴含着交际双方复杂而微妙的心理,中国话剧《雷雨》在这方面提供了丰富而典范的语料。著名语用学家格莱斯(H.P.Grice)、斯波伯(D.Sperber)和威尔逊(D.Wilson)等对交际的主体即说话人和听话人两方面进行考察,提出了富于解...
关键词:称呼语转换 合作原则 关联原则 
曹禺话剧的舞台实践性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9期170-172,共3页赖淑晖 
曹禺,是新旧时代文学“两截人”,他的话剧对汉语新文学影响颇深。与同时代林立的剧作家群体相比,曹禺剧作独树一帜的一个方面在于他剧作的“舞台实践性”。话剧的舞台实践性,具体是指剧作不能仅是只供案头阅读的“文本”,只拥有读者;同...
关键词:曹禺 曹禺话剧 汉语新文学 
跨越代际的联结——曹禺戏剧中独立女性联结三代男性的纽带作用
《新丝路(下旬)》2022年第7期0157-0160,0170,共5页孙浦程 
曹禺有多部话剧都是以封建大家族为背景,在这些封建大家族中都有带有独立意识的女性角色,她们起到纽带的作用将家族中性格、认知各不相同的老中青三代男性角色联结到一起。在二十世纪初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的命运无...
关键词:曹禺话剧 女性独立意识 三代人男性 
曹禺话剧《家》戏剧性分析
《艺术评鉴》2022年第5期167-169,共3页李懿乘 
话剧《家》是曹禺根据巴金的小说《家》改编而来的多幕剧。从小说到戏剧,两种不同文学样式之间进行转化,使我们更加有利于理解戏剧性的基本概念。不同于小说,剧本《家》中曹禺把重点放在了对觉新,梅以及瑞钰三人的感情纠葛上,意在表明...
关键词:曹禺 戏剧性 人物形象 戏剧情境 
传奇而现代的文本叙事--论曹禺话剧的艺术特征被引量:2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12期42-44,共3页常诚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是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他的话剧创作表现出一种鲜明的艺术特征。如在文本叙事中实现了“诗与戏剧”的融合,追求一种诗意的境界;在戏剧结构方面构建出一种紧张而刺激的矛盾冲突,在多条线...
关键词:曹禺 艺术特征 诗意化 民族化 剧场性 
精致之花结出了酸涩的俗果
《杂文月刊》2021年第14期19-19,共1页刘江滨 童玲(图) 
曹禺话剧《日出》中的顾八奶奶,是一个典型的精俗者。作者这般描述她:“一个俗不可耐的肥胖女人。穿一件花旗袍镶着灿烂的金边,颜色鲜艳夺目,紧紧的箍在她的身上。走起路来,小鲸鱼似的,肥硕的臀峰,一起一伏,惹得人眼花缭乱。叫人想起有...
关键词:《日出》 曹禺话剧 矫情 无病呻吟 
断裂的“桥”--曹禺话剧《桥》的未完成及其困境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6期83-96,共14页刘安琪 
1943年的西北之行和同期发生在大后方的工业危机是曹禺创作话剧《桥》的两个重要背景。《桥》对工业危机的社会学式的处理方式弱化和模糊了作者的核心批判指向,从第一幕缺乏现实逻辑的"斗争"到第二幕暗藏伏笔的"建设"话语,文本的混乱与...
关键词:曹禺 《桥》 西北之行 《清明前后》 茅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