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

作品数:5552被引量:89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旭春朱天曙邓建民朱以撒朱友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福建师范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法若真草书诗》作者辨伪
《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4期112-114,共3页石连峰 
广西美术出版社于2000年1月出版《清·法若真草书诗》,此件书法作品为释法智所书,而非法若真所作。两人同处明末清初,受时代影响,作品风格类似的现象,实为常态。与今相较,展览盛行,参展作品不看署款,便无法知晓其为何人所作。因而,在鉴...
关键词:法若真 释法智 署款 印章 
试谈王世镗书法艺术风格
《大学书法》2021年第5期145-149,共5页邓志瑞 
清末民初,出现了一批在章草书上有所成就的书法家,王世镗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王世镗以《爨宝子碑》作为笔法根基,后在章草书学习中又依托《月仪帖》《急就章》等经典法帖,晚年糅合《流沙坠简》于章草书中,终究化脱出自身"方拙""...
关键词:民国 章草书 王世镗 爨宝子碑 流沙坠简 
成长与治学——对湖北美院美术学系2020级研究生新生的讲话
《科教文汇》2020年第32期1-5,共5页许伟东 
学人许伟东,1966年生,安徽人。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著有《东坡题跋(注释)》、《书法五十家——二十世纪书家回眸》、《中国榜书通论》(合著)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
关键词: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央美术学院 标准草书 笔墨精神 湖北美术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 书协 硕士生导师 
于右任“标准草书”的创制及其意义被引量:2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60-63,共4页阮弦 阮宪镇 
为方便国民书写,节省时间,发挥草书的实用功能,于右任致力于创制和推广标准草书,经过数年收集资料,研究整理、修订和完善,最终完成《标准草书千字文》。标准草书的创制是于右任在当时历史形势下对汉字改革的创举,也是于右任爱国思想在...
关键词:于右任 标准草书 创制 意义 
论怀素草书的艺术特色及其审美价值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71-75,共5页曹圆杰 
怀素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草书大家,他引禅学入书,将顿悟思维用于书法创作,其中锋紧密、瘦劲通神的用笔,任性自然,新奇多变的结体与章法,颠逸率真、狂而有度、颠而不乱的书风,大大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力和审美内涵,其瘦劲书体为后世树立了审美...
关键词:怀素 草书 艺术特色 审美价值 
书禅会通——论怀素草书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
《海峡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34-39,共6页曹圆杰 
谈到怀素的草书,人们常被他狂放自然,颠逸率真的书法风格所吸引,而很少对导致这种风格背后的创作心态和文化背景以及艺术特点进行探析。怀素引禅学入书法,将顿悟思维用于书法创作,形成他狂而有度、颠而不乱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书法的表现...
关键词:怀素 草书风格 形成 艺术特色 
论圆转——以傅山草书为例论圆转的利弊
《艺术科技》2017年第6期209-209,共1页刘江楠 
圆转的用笔使书法家笔下的线条显得灵动活泼,给人柔和、委婉的美感。行草书多以圆转的曲线为主,本文以明末清初的遗民书法家傅山为例,深入分析其草书多用圆转的原因以及这一用笔在书法创作中的益处与弊端。
关键词:圆转 傅山草书 用笔 流畅 
砚边信手(二)
《红豆》2016年第5期52-55,共4页朱以撒 
一头驴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曾写了这么一个事:"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读罢让人乐不可支。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申请买驴的报告上,"驴"这个关键词迟迟未能出现,使人读了,不知他要说什么。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书卷三...
关键词:行草书 《颜氏家训》 朱耷 使人 刘中使帖 岷峨 《兰亭序》 杨凝式 学术委员会 蹈袭前人 
我们对草书有什么要求
《福建艺术》2016年第1期45-48,共4页朱以撒 
草书创作素来兴盛。行草、草书、狂草,从运笔速度审视,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以今草、章草来划分草书两大部分,又显示了同为草书的不同表现形式。而以大字草书、小字草书区别字径形态,又见出审美上的差异。可以说草书的发展空间比篆、...
关键词:草书 可能性 行草 狂草 运笔 今草 章草 
从《四印堂诗稿》《画禅室随笔》等看董其昌的书法观念
《中国书法》2015年第12期114-125,共12页蔡清德 
董其昌在品评历代书风时认为“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此说经清代书家梁巘发展补充,演绎为书法史学上重要的经典观念:“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1]无论是“取”还是“尚”,都体现书家观念取向的倾向...
关键词:禅室 书风 梁巘 行草书 诗稿 意胜于法 米芾 颜鲁公 晋人 杨凝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