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泥质区

作品数:10被引量:14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杨作升陈晓辉潘少明王昆山石学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海洋通报》《海洋学报》《第四纪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近三百年来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环境变化及与低氧关系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海洋通报》2021年第1期70-83,共14页赵亚青 周亮 赵宁 盛辉 汪亚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2019-01-07-00-05-E00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25021,41706096)。
近年来全球大型河口区低氧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因缺少长时间序列的观测资料,人们对历史时期河口陆架区域生态环境演化,尤其是低氧事件发生的历史认识不足。本文基于210Pb、137Cs和光释光测年技术,以长江水下三角洲现...
关键词:低氧区 沉积记录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长江口 水下三角洲 
长江口泥质区24Z孔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对洪水事件的沉积响应被引量:2
《海洋科学》2020年第3期74-84,共11页盛琛 陈彬 安郁辉 张欣 陈立雷 刘健 
中国地质调查资助项目(DD20190237);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13)。
对长江口泥质区24Z孔的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粒度和元素分析,根据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将岩芯从下到上分为3个阶段:A阶段(1931—1964年)粒度参数的波动较小,各层位平均粒度Φ在5.58~7.65;B阶段(1964—1983年)粒度参数波动范围比A阶段更小,...
关键词:粒度 长江口泥质区 洪水事件 Zr和Rb质量比(mZr/mRb) 
近30年来东海长江口泥质区浮游植物生产力与群落结构变化的生物标志物记录被引量:1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2期85-94,共10页郭新宇 张海龙 李莉 毕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966)资助~~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东海生态环境受到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本文选择位于东海长江口泥质区的柱状样DH3-1进行生物标志物分析,利用多种生物标志物含量及相对比例重建了东海近30年(1983-2010年)浮游...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 自然环境变化 柱状样 浮游植物生产力 海源有机质 上升流 生态环境 相对贡献 
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被引量:5
《沉积学报》2013年第2期331-339,共9页刘升发 王昆山 刘焱光 杨刚 吴永华 石学法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01-CJ12;908-ZC-I-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10606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81304)资助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按照1 cm间隔测量了长江口泥质区ZM11孔沉积物的光谱特征,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获取的400~700 nm可见光范围内的颜色反射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其对环境和气候的指示意义。因子分析提取了F1和F2两个主因子,...
关键词:长江口 泥质区 沉积物 颜色反射率 东亚季风 
长江口泥质区18~#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9
《海洋通报》2011年第3期294-301,共8页庞仁松 潘少明 王安东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401)
通过对长江口泥质区18#柱样进行137Cs和210Pb同位素测年分析,得到了柱样站点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沉积速率较大,且呈现阶段性差异:由137Cs时标计年法得到柱样1954—1964年的沉积速率为5.9 cm/yr,1964—2006年减小为3.36 ...
关键词:长江口泥质区 沉积速率 粒度参数 210Pb 137Cs 
长江口泥质区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被引量:6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第3期61-70,共10页张忆 石学法 王昆山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课题(908-01-CJ08,908-02-02-05,908-ZC-I-05)
运用X荧光光谱法对长江口泥质区的10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SiO2、Al2O3、TFe2O3(全铁)、MgO、CaO、K2O、Na2O、MnO、TiO2、P2O5、Cu、Pb、Ba、Sr、V、Zn、Co、Ni、Cr、Zr等20种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给出了上述元素的平面分布趋势。将研究...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 数理统计方法 地球化学分区 长江口泥质区 
长江口泥质区垂向沉积结构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14
《海洋学报》2008年第2期80-91,共12页张瑞 汪亚平 高建华 潘少明 张志林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02CB412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06009;40576040)
2006年4月在长江口泥质区获取了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粒度分析及粒度分形计算,并从中提取沉积物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结果表明,柱样的垂向沉积结构可分为两个部分:上部0-12 cm是动力环境改造频繁的活动层,沉积物混合程度较高;自12 c...
关键词:粒度 沉积环境 分形 敏感组分 长江口 
百年来长江口泥质区高分辨率沉积粒度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78
《第四纪研究》2007年第5期690-699,共10页杨作升 陈晓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2CB412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90211022)联合资助
对长江口泥质区Chjk01与E4站位的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210^Pb测年和粒度分析,结果显示Chjk01孔与E4孔的沉积年代分别为132年(1873-2005年)与41年(1962-2003年),平均沉积速率达2.8cm/a与3.5cm/a。高密度间隔(0.5-1.0cm)粒度分析达...
关键词:粒度 长江口泥质区 高分辨率 百年记录 长江口主泓演化 
长江口泥质区的季节性沉积效应被引量:1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3年第4期9-9,共1页
利用长江口泥质区及其邻近海域夏季和冬季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长江口泥质区悬浮体的季节性分布和沉积效应进行探讨.由于台湾暖流的强烈阻隔作用,夏季和冬季长江入海的泥沙基本滞留在123°15’E以西的内陆架进行搬运和沉积。长...
关键词:台湾暖流 盐度资料 悬浮体 邻近海域 季节性分布 阻隔作用 沿岸流 沉积过程 
长江口泥质区的季节性沉积效应被引量:56
《地理学报》2003年第4期591-597,共7页郭志刚 杨作升 范德江 潘燕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46026; 40276016) ~~
利用长江口泥质区及其邻近海域夏季和冬季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长江口泥质区悬浮体的季节性分布和沉积效应进行探讨。由于台湾暖流的强烈阻隔作用,夏季和冬季长江入海的泥沙基本滞留在123o15'E以西的内陆架进行搬运和沉积。长江...
关键词:悬浮体 沉积效应 季节性变化 长江口泥质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