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多蘖壮秧

作品数:13被引量:7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陶诗顺马均陈德刚张清东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绵阳农业专科学校西南科技大学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中国稻米》《中国农业科学》《四川农业科技》更多>>
相关基金:绵阳市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1
《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第1期42-48,共7页马均 陶诗顺 
四川省教委重点项目资助
以5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对作者提出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高产栽培技术”的高产原理及技术进行了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不仅能获高产,而且能节省种子、劳力等生产成本,是多熟制地区特别是迟栽田及发挥重穗型品种增产潜...
关键词:杂交中稻 超多蘖壮秧 超稀植栽培 高产栽培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4期1-5,共5页陶诗顺 张清东 陈德刚 马均 
四川省教委;绵阳市科委资助项目
以多年试验资料 ,对四川盆地两熟制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模式”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明确了两熟制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必须以培育“超多蘖壮秧”为基础 ,而培育超多蘖壮秧的技术核心又在于保证秧苗在秧田阶段具有足够的...
关键词:杂交中稻 超稀栽培 超多蘖壮秧 中稻 施氮方法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高产原理探讨被引量:13
《西南农业学报》1998年第S3期38-44,共7页陶诗顺 马均 
以试验资料为基础,对作者近年来提出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新模式”的高产原理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与常规多穴栽培相比,这一新型栽培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秧苗素质,创造出更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形成更为突出的单茎生长...
关键词:杂交中稻 超多蘖壮秧 超稀栽培 超高产原理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模式被引量:4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4期1-8,21,共9页陶诗顺 张清东 陈德刚 马均 
四川省教委资助;绵阳市科委资助
根据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和两熟制稻区杂交水稻生产实际,研究出了一套以“秧田超稀植培育超多蘖壮秧”和“大幅度减少本田栽插穴数”为技术核心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植栽培”新模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该模式能进一步发挥杂交...
关键词:杂交中稻 超多蘖壮秧 超稀植栽培 中稻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养分及干物质积累特性被引量:4
《中国水稻科学》1997年第1期21-27,共7页马均 陶诗顺 
四川省教委资助;绵阳市科委资助
以杂交中稻D优95、冈优22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对N、P、K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分配。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可以明显地提高稻株对N、P、K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量,尤其是生育后期,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
关键词:中稻 超多蘖壮秧 超稀栽培 干物质 积累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少穴栽培技术在旺苍县的示范应用
《绵阳农专学报》1996年第4期12-14,共3页张甫平 刘义 雷开国 向纹伦 侯小春 
关键词:杂交水稻 中稻 多蘖壮秧 栽培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被引量:7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525-532,共8页马均 陶诗顺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
关键词:杂交水稻 超多蘖壮秧 超稀栽培 大穗 高产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少穴高产栽培研究:IV:少穴栽培杂交中稻施氮试验
《绵阳农专学报》1994年第2期6-9,共4页陶诗顺 陈德刚 
关键词:杂交稻 中稻 超多壮秧 栽培 
杂交稻超多蘖壮秧超少穴高产省本栽培被引量:2
《中国稻米》1994年第1期18-19,共2页陶诗顺 
关键词:多蘖壮秧 高产 杂交稻 栽培 培育 单株 茎蘖 实行 模式 技术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少穴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四川农业科技》1994年第1期9-9,共1页周诗顺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少穴高产栽培技术周诗顺(绵阳农业专科学校621000)杂交中稻超多基壮秧少穴栽培是近年来我们从川西北稻区的气候特点和稻田复种方式出发探索出来的一套杂交中稻高产省本栽培新技术。它的技术核心是在现有培育...
关键词:杂交稻 中稻 多蘖壮秧 高产 栽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