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

作品数:374被引量:16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晓帆李徽昭陈思和漆福刚于圣维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小说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书外春秋与自题小像——写作者王尧的“自我”批判
《小说评论》2022年第3期41-48,共8页杨晓帆 
一1983年,花城出版社以《陈奂生》为题合集出版了高晓声的四篇“陈奂生系列小说”,并以《书外春秋》作结。这篇小说有趣,写“我”——彼时赫赫有名的作家高晓声,收到一封署名高晓声的读者来信。这位高晓声是66届高中毕业生、返城知青、...
关键词:陈奂生 系列小说 花城出版社 高晓声 王尧 自题小像 高中毕业生 写作者 
文学的农民叙述:一个单调而尖锐的线索——从陈奂生、散落民间的“父亲”到贾平凹的清风街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08年第5期4-11,共8页牛学智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文学的农民叙述已经有好几套文本,“城市化”是其中最为显赫的叙事模式。这种叙事思路就其实质,它只不过是文学都市化的另一表现形式。其中也不乏有对残酷现实的沉痛思索,思想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农民叙述...
关键词:文学 农民 陈奂生 贾平凹 父亲 民间 线 叙事模式 
“陈奂生战术”:高晓声的创造与缺失——重读“陈奂生系列小说”札记被引量:16
《小说评论》1996年第1期72-75,共4页王尧 
尽管在近几年的文坛上高晓声有些寂寞,但我们仍然惦念着他的朋友陈奂生。“上城”之后的陈奂生带给文坛的震颤,在今天回忆起来都令人兴奋。正是由于先有李顺大后有陈奂生。在许多论者的笔下出现了“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由鲁迅到赵树理...
关键词:陈奂生 高晓声 系列小说 战术 陈奂生上城 精神胜利法 民族文化 心理内涵 当代文学史 生存状态 
论小说审美体验
《小说评论》1990年第4期72-73,共2页马养奇 
纵观我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凡能在读者群中产生一定轰动效应的,如刘心武的《班主任》,王蒙的《春之声》,航鹰的《开市大吉》、《金鹿儿》,谌容的《人到中年》,王润滋的《内当家》,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
关键词:审美体验 艺术实践 艺术家 文学作品 印记 新时期 人到中年 班主任 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苦涩的“陈奂生质”——高晓声新论之一被引量:5
《小说评论》1988年第6期48-51,共4页王干 
高晓声的小说主体形象是农民,即令那些以知识分子面貌出现的人物形象也是按照农民的思维习性和心理方式完成性格历程的。这可能与小说叙述人(作者)那种农民式的生活经历和心理定势有关。在“干预生活”这一面上,高晓声的锋芒比王蒙、陆...
关键词:心理定势 生活经历 高晓声 思维 文化心理 陈奂生 文化性格 人物形象 官僚主义 干预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