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东太平洋

作品数:158被引量:742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孙照渤彭加毅李崇银张韧蒋国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气象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海表温度遥感资料重构的热带不稳定波特征分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3期512-525,共14页高志斌 王云涛 柴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6013)。
[目的]研究赤道东太平洋热带不稳定波(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TIW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方法]利用数据插值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对MODIS卫星2003-2018年赤道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进行重构,进...
关键词:赤道东太平洋 海表面温度 热带不稳定波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2020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气象知识》2021年第1期16-19,共4页
1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前赴后继加剧气候异常不确定性根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国家判识标准,9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持续较常年同期偏低。11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负距平中心值低于-2.5℃,海温监测关键区Niño3.4区的海温指数为-...
关键词:天气气候事件 拉尼娜 赤道中东太平洋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 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 海表温度 滑动平均值 
粤东暴雨中心前汛期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及前兆性信号分析被引量: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5期113-125,共13页李明华 李超 陈芳丽 郑群峰 陈潜 张超 赵春阳 周佐欢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B020208016,2016A020223016,2019A1515010814);国家自然基金(91544102,41405047);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20-091)。
研究了1967~2018年粤东暴雨中心前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以及降水异常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并对降水异常的前兆性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后粤东暴雨中心前汛期降水年际变率增强,2005年以后降水偏多年异常增多。降水异常...
关键词:前汛期降水 高空急流 副热带高压 极地海冰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 粤东暴雨中心 
华北雨季开始早晚与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被引量:21
《大气科学》2019年第1期107-118,共12页于晓澄 赵俊虎 杨柳 支蓉 封国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502303;2018YFA0606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093;41530531;41505061~~
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的1961~2016年华北雨季监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华北雨季开始早晚的气候特征,然后利用合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华北雨季开始...
关键词:华北雨季开始 大气环流 赤道东太平洋 印度洋海表温度 
这个冬天不太冷
《中国科技奖励》2017年第3期77-78,共2页赵玲 
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确不远,早春三月,乍暖还寒,春天已经来临。但是,回首这个冬季,总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说好的冷冬,为什么没有来呢?抛开2月末的一次降温雨雪天气来看,整个冬季的气温远远没有之前媒体预测的那么冷,1...
关键词:赤道东太平洋 冷冬 国家气候中心 雪莱 海表温度 赤道中东太平洋 全球变暖 海面温度 极端气候事件 距平 
对话张人禾:2016年上半年中国南方强降水与超强厄尔尼诺被引量:14
《科学通报》2016年第24期2659-2662,共4页李清泉 闵庆烨 
2016年上半年,洪涝以及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导致全国3402.8万人次受灾,367人因灾死亡和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55.1亿元.灾情主要发生在中国南方,呈现出明显的"南重北轻"格局,我国南方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南方13省份主要灾情指标占全国7成以上。
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 西北太平洋 地质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 赤道东太平洋 热带印度洋 气候异常 热带西太平洋 海温 海气相互作用 
厄尔尼诺现象的“秘密”
《初中生学习(低)》2016年第5期24-24,共1页曹冬梅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位于近赤道东太平洋的秘鲁洋流冷水域的水温反常升高的现象。它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气象学名词,但是却常常与诸如森林大火、暴雨、暴雪、干旱、洪水等众多气候现象和灾难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人们眼中,"厄尔尼诺"几乎成了...
关键词:气象学名词 赤道东太平洋 森林大火 气候异常 气候现象 地区温度 大气环流异常 全球大气 沿海海域 沿海地区 
2012年夏赤道东太平洋弱增暖过程分析
《海洋预报》2016年第2期1-7,共7页谭晶 姜华 黄勇勇 尹朝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6020)
利用OISST海表温度资料、GODAS次表层海温资料、TAO实时观测的热带纬向风和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2012年夏赤道东太平洋弱增暖过程中赤道太平洋纬向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及热含量发展的一些特点,并与El Nino事件时期这些要素的发展特...
关键词:海表温度 次表层海温 增暖过程 El Nino 西风爆发 热含量 
赤道东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暖池海温场的协同作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被引量:7
《海洋学报》2016年第2期1-15,共15页陈迪 高山红 陈锦年 高山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暖池的结构特征;变异机理和气候效应(2012CN41740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暖池季节-年代际变异与海气耦合过程(XDA11010102)
本文应用Hadley Center提供的全球最新海表温度资料,分析探讨了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简称印-南)暖池区域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SSTA和印-南暖池区域SSTA对副高的影...
关键词:副高 赤道东太平洋 印-南暖池 SSTA 最优子集回归 预测 
编辑选编
《气象科技进展》2015年第5期75-78,共4页
刘伯奇等撰文指出,2014年2-3月,在赤道西太平洋出现西风事件后,赤道东太平洋产生了显著的暖海表温度异常(SSTA),标志着一次ElNiio事件开始发展,但随着4月份之后西风事件的减弱消亡,赤道东太平洋暖SSTA也随之衰减,指示着2014年ElNiio...
关键词:赤道东太平洋 编辑 赤道西太平洋 海表温度异常 SSTA 事件 西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