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鳍病

作品数:35被引量:3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会波王国良路正徐兴林吴小成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浙江水产学院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水产站沈阳市辽中县水利局更多>>
相关期刊:《海洋与渔业》《齐鲁渔业》《今日农村(江西)》《水生生物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鱼类恩诺沙星残留问题及建议被引量:2
《科学养鱼》2022年第7期52-53,共2页张倩玉 牟丹丹 李达 汉景明 刘英霞 
恩诺沙星是一种人工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生物利用率高、半衰期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鱼类细菌性感染引起的出血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打印病、赤鳍病、爱德华菌病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恩诺沙星在鱼类中...
关键词:出血性败血症 恩诺沙星 生物利用率 细菌性感染 打印病 肠炎病 烂鳃病 赤鳍病 
泥鳅的养殖技术——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巡护调查报告
《农家参谋》2018年第8X期144-144,共1页邢书青 
泥鳅的生命力很强、繁殖快、饵料杂,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高产的鱼类。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脂肪、核黄素、磷、铁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对面疔、腮腺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它已成...
关键词:水中人参 赤鳍病 
泥鳅大规苗种培育实用操作技术被引量:1
《渔业致富指南》2017年第8期39-41,共3页潘刚 宋长太 周根勇 
2014-2016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泥鳅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及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示范"项目,经过两年的研究和探索,总结了泥鳅鱼苗培育至3cm左右的夏花,夏花培育成5-6cm的大规格鳅种的实用操作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操作技术 培育池 夏花 苗种培育 鱼苗培育 土池 人工繁育 赤鳍病 下塘 打印病 
泥鳅病害防治
《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第5期100-100,共1页刘春红 
一、泥鳅苗种培育泥鳅苗孵出3天后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水肥的池适当多放。育苗池的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消池,并施禽畜的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
关键词:病害防治 育苗池 饵料生物 池中 苗种培育 动物性饵料 乌头瘟 赤鳍病 投喂量 玉米粉 
鳗鱼养殖技术
《农家致富》2014年第19期38-39,共2页武世公 
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一种降河性鱼类。每年秋季,性成熟的亲鳗到深海中产卵繁殖,鳗苗于春季到河口附近索饵,在淡水中生长1周年,到翌年春,可长到15厘米,体重5克左右。鳗苗体色白而透明,称为白仔鳗,体长50-60毫米,体重0.1-0.2克,主要...
关键词:鳗鱼养殖 有机碎屑 河口附近 索饵 体色 性成熟 水生昆虫 赤鳍病 虾类 晶体敌百虫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农家致富》2014年第11期41-41,共1页纪竹 陆松 
一、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1.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病鳅鳍部、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腐烂。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方法:用1×10-6浓度漂白粉液全池泼洒;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
关键词:病害防治 泥鳅 漂白粉液 防治方法 赤鳍病 发病率 微生物 短杆菌 
鳅苗室外培育技术
《天津水产》2014年第1期27-29,共3页高建忠 赵国营 杨春艳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野生泥鳅生长,泥鳅品种有许多,其中主要包括粗鳞扁鳅、须鳅、长薄鳅、沙鳅等。宝坻地区的品种主要是大黄板鳅,这个品种由于颜色金黄,体大圆润、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泥鳅养殖进入快速发展阶...
关键词:苗种供应 地区环境 长薄鳅 培育阶段 颜色金黄 须鳅 黄板 培育技术 车轮虫病 赤鳍病 
养殖鳗鱼春防四病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2年第2期31-32,共2页洪学 
1赤鳍病 1.1症状 病鳗的躯干、头部、腹部两侧、臀鳍、胸鳍都发红,尤其是肛门周围更为明显,腹腔壁常有点状出血,肝脏也因严重淤血而呈暗红色,脾脏肿大,肾脏也发生病变。发病后鳗鱼离群独游,不思摄食,常靠近池边静止不动,
关键词:鳗鱼 养殖 赤鳍病 躯干 头部 腹部 肛门 腹腔 
暗纹东方鲀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治(二)
《水产养殖》2010年第7期46-46,共1页解发钧 吴小成 
2.3赤鳍病 2.3.1症状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患病鱼体各鳍基部和鳍条充血,严重时各鳍条、上下颌、眼睛、背鳍基部至尾鳍均严重充血;有时眼眶出血,眼球突出;有的鳃部出现不同程度腐烂,粘液多;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有的肠内有...
关键词:暗纹东方鲀 常见疾病 养殖过程 集约化 防治 嗜水气单胞菌 眼球突出 赤鳍病 
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海洋与渔业》2009年第7期36-36,共1页
病名:鳗鲡水霉病 病原:水霉菌,各年龄阶段的鳗鱼均可危害,白仔和黑仔尤其严重,一旦蔓延,死亡率相当高。通常在水温10~20℃时发病,13~18℃为发病的最适温度;水霉病还往往和爱德华氏菌病、烂尾病、赤鳍病等疾病并发。
关键词:防治方法 常见病害 爱德华氏菌病 水霉病 最适温度 死亡率 烂尾病 赤鳍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