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边

作品数:132被引量:18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东人达李绍先徐君孙宏年马千惠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贵州民族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清末川边治理中赵尔丰与清廷互动论析被引量:2
《贵州民族研究》2022年第5期146-151,共6页孙洁 董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学术与政治互动下川边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1CZS074)的阶段性成果
英俄觊觎西藏使得连接川藏的川边重要性凸显,清廷为保藏固川,在西藏地方推行新政的同时也逐渐调整川边治理策略,清末赵尔丰对川边的经营使得川边治理取得重大成效。但川边治理过程中,赵尔丰与清廷的意见并非总是一致,如调任驻藏办事大...
关键词:清末 川边治理 清廷 分歧互动 
近代藏彝走廊东缘的汉人社会与市镇发育——以川边薛城为中心的讨论被引量:3
《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140-143,共4页王田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基地项目"清代以降杂谷脑河流域的市场体系与族群互动"(SC10E001)的阶段性成果
近代藏彝走廊东缘的历史进程中,汉人群体的推动力量不容小觑。明末以降,汉移民即在川西北杂谷脑河流域下游定居,并形成家族与聚落。"薛城七姓人"就是其中的典型,在与周边非汉人群的互动中,他们促成了此流域的第一个市镇薛城的商业萌芽...
关键词:近代 藏彝走廊东缘 汉人社会 市镇发育 薛城 
近代民族教育的一项创举——滇黔川边石门坎教育体系评述被引量:4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133-140,共8页东人达 
近代滇黔川边循道公会教育体系 ,主要凭借当地各民族的力量 ,使滇黔川 3省上万名青少年接受了规范的初等教育 ,使数万名当地群众完成了扫盲教育 ,为苗族、彝族培养出第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它的男女学生合校、双语教学、把学校办到山寨、...
关键词:扫盲教育 教育体系 民族教育 培养 初等教育 注重 近代教育 当地 各民族 大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