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痛

作品数:17被引量:7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宋开源许建阳徐蕾薛红杨介宾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武警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成都医学院学报》《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BMSC移植术中镇痛效果和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毒理学杂志》2018年第1期79-83,共5页康聪 孟宪勇 杨新明 成垚昱 张振梁 
河北省2011年医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20110176)
目的旨在评价不同剂量地佐辛下进行BMSC移植术,对局麻药布比卡因所致大鼠脊髓组织损伤、创伤痛的镇痛效果及对移植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布比卡因腰部穿刺注射建立脊髓组织损伤大鼠,并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选择健康大鼠设为对...
关键词:地佐辛 BMSC移植术 布比卡因注射 脊髓组织 创伤痛 移植术疗效 
“以痛为腧”之研究被引量:3
《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第7期6-7,共2页郭蕾 陈以国 
"以痛为腧"治法的形成 古代原始社会的人类居住在山洞或处阴暗潮湿之地,多发生风湿痛和创伤痛,有了病痛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病痛处靠近火堆或用石块按压痛处以帮助缓解,由此以砭石按压痛处的方法成为最初始的以痛为腧治法的萌芽。
关键词:“以痛为腧” 原始社会 创伤痛 风湿痛 治法 压痛 病痛 自觉 
平痛新致过敏性休克1例
《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第S1期74-74,共1页张亚丽 
平痛新对中、重度疼痛有效,肌注平痛新20 mg相当12 mg吗啡的效应,用于术后止痛、癌瘤痛、急性创伤痛。平痛新引起过敏反应较少见,笔者临床遇到1例因肌注平痛新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 平痛新 创伤痛 过敏反应 术后止痛 肌注 急性 慢性疼痛 吗啡 效应 
创伤痛大鼠痛阈的昼夜节律实验研究被引量:1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233-237,共5页薛红 牛蓓 徐蕾 余曙光 唐勇 吴巧凤 徐世珍 王静 毛森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编号:2006A047)
目的研究创伤痛大鼠痛阈的昼夜节律变化。方法经过痛阈筛选的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8只,其中每2组作为1个观察时间点,分别于8:00(ZT0)、12:00(ZT4)、16:00(ZT8)、20:00(ZT12)、24:00(ZT16)、4:00(ZT20)这6个时间点用甩尾法测定动...
关键词:时间生物学 昼夜节律 痛阈 
电针对创伤痛模型大鼠血浆褪黑素的影响被引量:2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39-41,共3页徐蕾 薛红 余曙光 唐勇 吴巧凤 徐世珍 王静 毛森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基金资助
目的:研究电针抗创伤痛与血浆褪黑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过痛阈筛选的19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截肢,不电针)、空白电针对照组(不截肢,仅电针)、截肢模型组(只截肢,不电针)、截肢电针组(截肢,同时处以电针),每组8只;电针穴位...
关键词:针刺镇痛 昼夜节律 褪黑激素 
创伤痛大鼠脊髓背角酸敏感离子通道1a表达的变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年第10期1389-1389,共1页陈敏 黎笔熙 陈利民 杨李 唐瑛 王小昆 
有效治疗战创伤引起的疼痛是临床难题之一。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是一类能被细胞外酸所激活的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目前已经克隆出了6个亚基,分别是ASIC1a、1b、2a、2b、3和4,其中ASIC1a同聚体通道是脊髓背角主要存在的ASICs,我们...
关键词:酸敏感离子通道 脊髓背角 创伤痛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大鼠 有效治疗 发生过程 战创伤 
电针对大鼠创伤痛术后抗炎/促炎细胞因子比值影响的昼夜节律研究被引量:6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22-27,共6页薛红 徐蕾 余曙光 宋开源 唐勇 吴巧凤 魏焦禄 郭玲玲 吴林锦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编号:2006A047)
目的:研究创伤痛应激所致的免疫抑制及其昼夜节律变化,以及针刺抗创伤痛所致免疫抑制的效应是否也具有昼夜节律。方法:选择经过痛阈筛选择的192大鼠,将动物随机分为24组,每组8只,其中每4组作为1个观察时间点,每组8只动物,分别于6个相应...
关键词:择时治疗 针刺镇痛 昼夜节律 免疫抑制 IL-6 IL-10 放射免疫法 
择时电针“阳虚”、“阴虚”大鼠创伤痛下丘脑PENKmRNA表达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年第S1期6-7,29,共3页许建阳 王发强 李振洲 刘庆安 宋开源 杨介宾 
目的 为了系统地比较不同时辰、不同机体状态,择时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在“阳虚”、“阴虚”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截肢术造成创伤痛模型,电针“太溪”和“足三里”,以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下丘脑PENKmRNA的表达。比较不同时辰电...
关键词:电针 镇痛 下丘脑 前脑啡肽mRNA 昼夜节律 单个余弦法 
N-乙酰-5-甲氧色胺对创伤痛的影响及作用部位分析被引量:2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第9期526-528,共3页李淑慧 胡德耀 李晓辉 王正国 
目的:研究N-乙酰-5-甲氧色胺对创伤痛的影响,并对其可能作用部位进行分析。方法:以大鼠截肢结合50℃热水刺激举尾作为创伤痛模型,大鼠创伤后即刻、1d、2d、3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el(30,60,120mg/kg)、Pt20mg/kg、Mel+Pt(10+10mg/kg)及溶...
关键词:N-乙酰-5-甲氧色胺 创伤 疼痛 镇痛作用 哌替啶 
ACTH和吗啡对创伤痛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的抑制被引量: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226-229,共4页庞勇 李希成 黎海蒂 阮怀珍 熊鹰 陈鹏辉 
目的 探讨创伤痛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变化及ACTH和吗啡的作用。方法 实验以双侧踝关节离断大鼠为创伤痛模型 ,应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技术。结果 在正常 7~ 10d大鼠急性分离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上 ,记录到...
关键词:创伤痛 膜片钳技术 NMDA受体通道 海马锥体神经元 ACTH 吗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