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会和谐

作品数:2036被引量:1180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刘文成叶小文李盛霖龚刚王政堂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中央党校复旦大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学理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反对迷信与邪教 促进社会和谐
《学理论》2014年第14期36-37,共2页苗春荣 
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公民宗教信仰与社会整合机制建设的关系研究"的结题论文(12C004)
宗教与迷信和邪教在理论和具体表现上是有区别的,认清迷信与邪教的真正面目,进而在宗教问题上祛魅,使民众更好地认识宗教的特点以及真正的宗教与迷信、邪教以及伪宗教的区别,减少民族矛盾及因民众对宗教的无知而导致的伪宗教狂热,为宗...
关键词:宗教 迷信 邪教 和谐 
促进社会和谐与提高女性地位的思考
《学理论》2013年第22期106-107,共2页曾雪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出现,母系氏族社会的瓦解,父权的确立,女性逐渐从生活主体退变为以一种奴化的形式生存。人类社会的进步又动摇了女性的男权崇拜与妄自菲薄。在历经漫长的被奴役与损害的平静之后,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家庭经济地...
关键词:男女平等 女性地位 社会和谐 
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学理论》2012年第19期21-22,共2页徐扬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从全局上改变民生,实现共...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在创新社会管理中促进社会和谐
《学理论》2012年第25期14-15,共2页李志萍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管理需深入研究进行改革创新,是新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要求,也是管理领域的一次创新发展,社会管理的创新关系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利益的调整。...
关键词:社会管理 创新 社会和谐 
密切联系群众 促进社会和谐
《学理论》2011年第31期107-108,共2页常百庆 
在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求加强领导干部对群众利益标准的理解,增强了公仆意识;要坚持民主决策,确保决策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不断伸入群众中,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接受群众监督;密切联系群众,促进...
关键词:密切联系群众 促进社会和谐 公仆意识 民主决策 廉洁自律 
聚集网络民意 促进社会和谐
《学理论》2009年第8期35-37,共3页张利彬 王勇 
网络民意具有许多传统民意表达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网络民意对中国公众的民意表达、便捷而有效地维权反腐败、改变政府的决策以及推动民主政治与公民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对和谐社会建设有重大影响。网站论坛的工作人员应采取一系...
关键词:网络民意 和谐社会 聚集民意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学理论》2008年第23期5-14,共10页王颖 
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的安排部署,哈尔滨市作为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试点单位,正与省直机关同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市委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学习辅导报告的要求,我结合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为科学发...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社会稳定 良好环境 社会和谐 维护 学习实践活动 试点单位 哈尔滨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四大群体”合法权益上寻求突破
《学理论》2008年第23期15-17,共3页曲磊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保持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工会工作而言,就是要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合法权益 社会和谐 维护 群体 和谐社会建设 领导班子成员 胡锦涛总书记 
抓好民生工程 促进社会和谐
《学理论》2008年第21期5-8,共4页王莉 
2008年5月,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先后三次来哈调研,并就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吉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对我市加快发展、当好龙头寄予了很高期望,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入学习、全...
关键词:社会和谐 经济社会发展 工程 民生 省委书记 科学发展观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学理论》2008年第10期66-67,共2页吴乃和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关键词:改善 民生 和谐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