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评析

作品数:17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兆健王庆其韦企平沈创鹏张横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医药导报》《中国民间疗法》《新中医》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吴勉华教授辨治鼻咽癌医案评析被引量:2
《中医药导报》2019年第7期94-95,113,共3页吴艳 吴勉华 
评析吴勉华教授辨治鼻咽癌医案1则,分析其诊治、选方及用药思路,吴勉华教授根据病患疾病进程辨治,以扶正培元、益气养阴为主,活血祛痰为辅,以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关键词:鼻咽癌 医案 吴勉华 
明代岳甫嘉种子医案评析——从肺肾论种子之道被引量:5
《中医文献杂志》2014年第4期20-22,共3页卢宗林 
本文选取明代医家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种子验案之一,并附方四首,评析其诊治思路、选方思路、用药思路的核心为从肺肾论治种子,提出对当前男子不育症中医辨证治疗的临证启示:肺与男性生殖生理关系密切。肺肾相生,金水互化,生...
关键词:岳甫嘉 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 男子不育症 医案 
明代岳甫嘉种子医案评析——从心肾论种子之道被引量:8
《中医文献杂志》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卢宗林 
本文选取明代医家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种子验案之一,并其附方三首,评析其诊治思路、选方思路、用药思路的核心为从心肾论治种子,提出对当前男子不育症中医辨证治疗的临证启示为如何考虑心肾相关与调精种子的关系。
关键词:岳甫嘉 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 男子不育症 医案 
明代岳甫嘉种子医案评析——从脾肾论种子之道被引量:1
《中医文献杂志》2013年第5期56-56,F0003,共2页卢宗林 
本文选取明代医家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种子验案之一,并其附方三首,评析其诊治思路,选方思路,用药思路的核心为从脾肾论治种子,提出对当前男子不育症中医辨证治疗的临证启示为审慎处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精的关系,体质辨识与本...
关键词:岳甫嘉 男子不育症 医案 明代医家 
何志雄教授应用麻杏甘石汤医案评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年第1期87-88,共2页李巨奇 张横柳 沈创鹏 张毅之 
麻杏甘石汤方出《伤寒论》26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临床常用于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化热入里,邪壅于肺而致汗出咳喘者。后世医家则多有发挥,凡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或内热...
关键词:何志雄 麻杏甘石汤 医案评析 伤寒论 中医药治疗 
《针灸大成》之医案评析
《中国民间疗法》2013年第1期11-11,共1页宋洋 袁宜勤 
杨继洲(约1522~1620年),字济时,浙江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生于医学世家,他的祖父曾为太医,有著作传世。杨氏在《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又汇集了明以前诸家的针灸论著,编撰《针灸大成》。《针灸大成》共存针灸医案29...
关键词:《针灸大成》 古医案 评析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席姓医案评析被引量:1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10期24-25,共2页谈博 
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席姓医案的脉、症、理、法、方药等,以探讨医案研究之方法。
关键词:《临证指南医案》 医案 文献研究 
何志雄教授苓桂术甘汤证医案3则评析
《新中医》2012年第9期155-156,共2页庞伟冰 沈创鹏 张横柳 
广东省中医药局资助课题(课题编号:2010128)
何志雄(1913—1983),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现代岭南伤寒名家、全国首批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首批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刨始人和奠基人。何老从医近50年,其主要的学术思想是顾护胃气,...
关键词:何志雄 苓桂术甘汤证 医案评析 
《龙砂八家医案》评析被引量:2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19-21,共3页陈仁寿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LSD012)
《龙砂八家医案》为清人姜成之收集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江阴龙砂一带9位医家的142例病案而撰成,书中所治大多为江阴患者,部分来自无锡、苏州、安徽等地,病案描述始末完备,理法方药齐全。同时反映"龙砂医派"具有推崇经典方剂而用药平和、...
关键词:《龙砂八家医案》 龙砂医派 医案评析 
古代修身养性医案评析被引量:3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年第6期65-68,共4页李兆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资助(04CE28);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T0305);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工程资助项目
修身养性是儒释道三家调节心身的独特方法。中医学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疗效。通过对古代修身养性医案的客观分析,发掘、弘扬其合理内涵,充分发挥中医学防治心因和心身性疾病的优势。
关键词:古代医案 修身养性 评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