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轰炸

作品数:470被引量:16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潘洵张瑾贺建平任学丽唐学锋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百岁消防老兵吴方吉:我参加过重庆大轰炸救援
《红岩春秋》2024年第3期51-55,共5页吴方吉(口述) 王尧(记录整理) 
年少时,我凭着一腔热血加入消防队伍,从此与消防事业结下不解情缘。走过人生百年,我用大半生见证和亲历了重庆消防事业的发展,始终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亲历大轰炸,17岁加入消防队伍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
关键词:消防队伍 重庆大轰炸 全民族抗战 不解情缘 一腔热血 消防事业 国民政府 亲历 
会讲故事的纸飞机
《七彩语文》2024年第5期44-47,共4页朱萍 
故事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期间的“重庆大轰炸”。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炸弹袭击,小女孩金兰经历了流离失所和骨肉分离。在恐惧和悲伤中,金兰学会了坚强和勇敢。一架架纸飞机放飞在童年的天空中,她和家人互相扶持,共同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最终...
关键词:纸飞机 抗日战争期间 重庆大轰炸 讲故事 日本侵略者 骨肉分离 金兰 
大轰炸下的抗战迁渝工厂
《红岩春秋》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罗泰琪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江浙沪等地600余家民营工厂迁到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其中三分之一迁到重庆,分布于重庆城区片区、沙坪坝片区、小龙坎片区、南岸片区、北碚片区、江北片区、李家沱片区,形成大后方最大的重庆工业集中区。
关键词:江浙沪 沙坪坝 全民族抗战 三分之一 重庆城区 大后方 工业集中区 民营工厂 
大轰炸时期重庆影业生态考察(1938—1943)
《电影艺术》2023年第6期143-151,共9页谭求健 田义贵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文化公平语境中的电影生态发展研究”(批准号:16BC038)阶段性成果;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电影生态评估与重庆电影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批准号:2022NDYB175)阶段性成果。
“重庆大轰炸”以极端的方式彻底重塑了战时陪都的电影产业生态。制片方面,“中制”与“中电”在濒临停产的情况下及时转变制片方针,满足了抗战宣传的需要;发行方面,战时重庆地区的电影发行呈现出高度集约化的垄断局面;放映方面,形成了...
关键词:重庆大轰炸 战时重庆影业 反轰炸运动 轰炸视角 
上坡与下坡
《山西老年》2023年第11期18-18,共1页姚秦川 
梁实秋(1903—1987),浙江省杭县人,著名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代表作有《雅舍小品》《槐园梦忆》等。生活中的梁实秋幽默风趣,经常妙语横生。1937年,北平沦陷后,主张抗战的梁实秋只身南下,几经辗转,于...
关键词:梁实秋 重庆大轰炸 文学批评家 雅舍 《莎士比亚全集》 著名散文家 幽默风趣 国立编译馆 
《五号屠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21期22-25,共4页赵乐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20世纪美国重要作家,其代表作《五号屠场》一问世就广受欢迎。《五号屠场》以“二战”中德累斯顿大轰炸为历史背景,描述了主人公毕利成为战俘、经历轰炸的一系列遭遇。新历史主义强调文本与历史的相互作用,本文从文...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五号屠场》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德累斯顿大轰炸 库尔特·冯内古特 文学与历史 历史背景 
上坡与下坡
《党员文摘》2023年第11期1-1,共1页姚秦川 
1937年,北平沦陷后,主张抗战的梁实秋只身南下。几经转,他于1938年7月来到重庆市中心,从事编辑、翻译等工作。后因重庆大轰炸,梁实秋不得不另选躲避之所。不久之后,在重庆北碚郊外,梁实秋和吴景超夫妇合买下一个小院,这里离他当时工作...
关键词:梁实秋 重庆大轰炸 雅舍 重庆北碚 吴景超 
抗战时期重庆防空措施
《时代人物》2023年第18期53-56,共4页黄冠霖 
本文以1938年开始日军对重庆实行有计划的航空作战为切入点。叙述了在绝对的空军实力差距面前,一方面本地政府和重庆人民制定了一套以被动防御为主的消极防空措施,另一方面,当时国民政府仍然不忘主动出击的积极防空措施,并着重描写飞虎...
关键词:抗日战争 重庆大轰炸 防空措施 陪都史 
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媒介装置的创伤记忆建构被引量:1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20-129,共10页贺建平 张玉娇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解放碑的集体记忆与符号意义变迁研究(2017YBCB059)。
重庆大轰炸是中国人民心中无法磨灭的战争创伤,也是建构公众的战争创伤记忆、凝聚民族共识的典型历史事件。2021年,修建在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之上的“重庆大轰炸六五惨案史实展馆”正式开馆,通过布设媒介装置、营造情境氛围,使之作为具...
关键词:重庆大轰炸 大隧道惨案 媒介装置 创伤记忆 
上坡与下坡
《演讲与口才》2023年第9期45-45,共1页姚秦川 
1937年,北平沦陷后,主张抗战的梁实秋只身南下。几经辗转,于1938年7月来到了重庆,从事编辑、翻译等工作。后因重庆大轰炸,梁实秋不得不另选躲避之所。时间不长,在重庆北碚区郊外,梁实秋和吴景超夫妇合买下一个小院,这里离他当时工作的...
关键词:梁实秋 重庆大轰炸 雅舍 国立编译馆 吴景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