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米配能

作品数:25被引量:1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肖光夏王慧敏彭毅志袁建成刘晓禄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广东医学》《浙江医学》《中国公共卫生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伊米配能治疗高龄患者严重肺炎30例疗效分析
《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第04B期1006-1007,共2页王甜 尚亮 徐博 
目的:观察伊米配能治疗高龄患者严重肺炎30例的疗效及其抗菌活性。方法:2 1例行痰培养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11例,革兰阳性球菌5例。除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黄杆菌对伊米配能耐药外,均对伊米配能敏感。其MIC值<4mg/ml。2 3例总有效率70 %...
关键词:高龄 肺炎 伊米配能 抗菌活性 
一种细菌金属β-内酰胺酶筛查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医学新知》2005年第1期43-44,共2页付有荣 周俊英 常江 郭清莲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法 ,检测细菌产生的金属酶。方法 根据协同试验原理 ,采用亚胺培南 (IP)与巯基乙酸 (MA)协同作用的方法检测金属酶 ,并与PCR方法检测金属酶基因进行比较。结果  4 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全部产生了金属...
关键词:金属酶 协同试验 伊米配能 巯基乙酸 
伊米配能-西司他丁钠
《军队医药》2002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伊米配能 西司他丁钠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适应证 毒性反应 
严重烧伤病人应用抗生素的疗效观察
《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2年第1期1-3,共3页王慧敏 彭毅志 肖光夏 杨晓媛 
全军"九五"指令性课题(96L042)
目的 观察伊米配能/西司他丁和头孢哌酮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7例严重烧伤病人应用伊米配能/西司他丁和6例严重烧伤病人应用头孢哌酮前后创面和痂下组织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创面和...
关键词:烧伤 伊米配能 头孢哌酮 细菌培养 抗生素 疗效 药敏试验 细菌定量培养 
伊米配能在烧伤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西南国防医药》2001年第6期391-393,共3页王慧敏 彭毅志 肖光夏 
本课题受全军"九五"指令性课题专项基金资助(96L042)
目的:研究伊米配能/西司他丁在烧伤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6例烧伤急性期病人(APP组)和9例高代谢期病人(HPP组)首剂和稳态的血浆中伊米配能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另选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组...
关键词:伊米配能 药代动力学 烧伤 
伊米配能/西司他丁钠盐治疗老年感染性疾病30例临床观察
《河北医药》2001年第8期596-596,共1页李丽 赵淑颖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 药物疗法 伊米配能 西司他丁钠盐 老年人 治疗 
伊米配能在烧伤急性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中华烧伤杂志》2000年第6期349-351,共3页王慧敏 彭毅志 肖光夏 
全军"九五"指令性课题 !(96L0 42 )
目的 研究伊米配能 /西司他丁在烧伤急性期患者应用时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方法  6名烧伤急性期患者 (P组 )第一次给药后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其血浆、水疱液、痂下组织、尿液中伊米配能浓度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另选 10...
关键词:烧伤 急性期 伊米配能 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生素 
医院内细菌耐药性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9年第4期11-12,共2页侯晓娜 解立威 丁雪松 任威 
掌握医院主要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及药敏谱,对于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正确的实施治疗,有效地控制感染,降低耐药菌传播,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现将我院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间临床分离率最高的铜绿假单胞菌、大...
关键词:大肠埃希氏菌 细菌耐药性 肺炎克雷伯氏菌 铜绿假单胞菌 阴沟肠杆菌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伊米配能 氨苄青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球菌 
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抗生素对绿脓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8年第3期35-35,共1页袁建成 秦孝健 肖光夏 刘晓禄 
LPS在细菌生长过程中或抗生素作用后可以释放出来。LPS的释放必然引起感染患者炎症反应的加重,影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本实验选择几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比较不同浓度下对绿脓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方法:绿脓杆菌PA103,配成3.0×10~9CFU...
关键词:绿脓杆菌 抗生素浓度 环丙沙星 头孢他啶 伊米配能 不同种类 丁胺卡那霉素 第三军医大学 内毒 释放量 
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后效应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11-13,共3页孔焕宇 焦强 匡玉吉 
以往评价抗生素药效学的指标主要为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时间杀菌曲线法。抗生素的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s,PAE)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抗生素药效学的研究及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又提供了新的重要参数和依据。铜绿假单胞菌是...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的后效应 伊米配能 依诺沙星 环丙沙星 妥布霉素 药效学 亚抑菌浓度 最低抑菌浓度 诺氟沙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