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旅游

作品数:1361被引量:6012H指数:3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朝枝邹统钎胡北明贾鸿雁张维亚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社会科学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西部文化遗产旅游为例被引量:8
《社会科学家》2020年第6期91-96,共6页史春燕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疆南疆脱贫攻坚的政策实践案例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XMZ005;教育部2019年度职业院校教育类教指委中小学教育项目“新疆基础教育阶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涵与实施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ZXXKT3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当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教育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GZZD2017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校园传媒对新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SZJY30。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丰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各美其美,西部文化遗产旅游传承,在文化自觉中挖掘西部优秀传统文化;美...
关键词:文化遗产 旅游 西部文化 “一带一路” 
从人类学视角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被引量:9
《社会科学家》2020年第3期107-112,共6页王海霞 
2020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东“唐诗之路”乡村景观遗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20JC080。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上,相对于国外较成熟完善的研究体系,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人类学的研究规范和方法论模式。文章从人类学的视角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内容与方向,从目的地社会、游客与客源...
关键词:人类学视角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和谐共生 
居民可持续遗产旅游参与行为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被引量:29
《社会科学家》2019年第12期89-100,共12页吕宛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地利益诉求演化机理及适应性机制研究”(7166306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补偿运作机理研究”(2018SJA1595);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运作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2018Z033).
深刻揭示居民可持续遗产旅游参与行为对遗产保护、旅游合理利用和社区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居民可持续遗产旅游参与行为影响机制模型,探讨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可持续遗产旅游参与意愿和行为的影...
关键词:可持续遗产旅游 参与行为 影响机制 计划行为理论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绿色审计问题探讨被引量:6
《社会科学家》2019年第9期101-106,共6页韩志勇 
作为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具有活态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也带有十分重要的旅游价值。尤其在新时代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诉求变得越来越强烈,旅游成...
关键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绿色审计 审计瓶颈 对策 
体验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初探被引量:11
《社会科学家》2019年第4期92-96,共5页付璐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中国元素”的美学创意与设计创新研究(JJKH20180259SK)
文化遗产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然而,当前其发展状况和开发水平尚不充分,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部分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没有把体验经济引入进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创新...
关键词:体验经济 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四川盐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被引量:6
《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8期102-107,共6页陈炜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2018年度重点项目:四川地区盐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协同发展模式研究(YWHZ18-02);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项目(桂教人2014[49]号)资助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与专家问卷法,经过两轮筛选,最终确定了四川盐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协同发展的21项驱动因素。基于相关理论及各驱动因素之间的作用效应,四川盐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协同发展是推力、拉力、支持和中介四大子系统...
关键词:四川 盐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保护 协同发展 驱动机制 
我国遗产旅游地的价值认同及其影响机制被引量:10
《社会科学家》2015年第5期89-93,共5页林晓桃 
我国遗产旅游近些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我国遗产旅游地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核心吸引物、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我国遗产旅游地类型多样,而"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殊荣无疑是对其价值的最高认同。从我国...
关键词:遗产旅游地 价值认同 权力话语 影响机制 
西南地区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12期81-86,共6页陈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地区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及管理研究(12XZJ028);国家旅游局2013年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课题:桂滇黔汉传佛教文化遗产调查及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TYETP201333)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从遗产条件、利益相关者因素、开发潜力、开发效益等方面考虑,建立了西南地区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对所选取的9项佛教文化遗产...
关键词:西南地区 佛教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适宜性评价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被引量:4
《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10期83-86,共4页唐晓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051);全球环境基金项目(GCP/GLO/212/GEF)
遗产是人类发展史和自然演化史上创造的精神和物质瑰宝,对其进行保护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工具理性主导下的遗产旅游开发将大量自然和文化遗产置于经济权益的控制之下。众多遗产正遭受破坏,甚至濒临消逝。文章从遗产的本质出...
关键词:遗产旅游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构建被引量:28
《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10期83-86,共4页陈炜 陈能幸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及管理研究"(09XJC790004);广西人文社科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2010年度开放基金项目"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及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KF2010010)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根据民俗学、经济学、旅游学等理论建立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由专家对指标进行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4个层次构成,A层为目标...
关键词:西部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适宜性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