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为补

作品数:63被引量:16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丁树栋袁洪泉陈洪宇朱勤翁维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平秘论诊疗体系治疗不寐经验撷菁
《中国乡村医药》2025年第3期30-32,共3页蒋晨琳 宋哲明 李梦娇 樊宇航 詹强 
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GZS2020034)
浙江省名中医詹强教授精研《黄帝内经》,提出平秘论诊疗体系,指出不寐的总病机为阴阳失和。在临床治疗不寐时,充分利用传统医学理论,以“内外同治”“推、针、药三法并举”的治疗方法,“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交通阴阳,临床疗效甚佳。本...
关键词:不寐 平秘论 阴平阳秘 以通为补 激发 经痹点 
李雁治疗结直肠癌经验撷菁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12期75-77,共3页杨岚岚 李雁 
上海市卫健委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2021-2023]-0211);上海市医学创新基金会“未来计划”项目(WL-LXBB-2021001K)。
介绍李雁主任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经验。认为结直肠癌的基本病机为正气虚损、诸邪久滞于肠腑,临证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根据病情因人而变,灵活调整治疗侧重,注重“以通为补”,内外兼治,肺肠同治,脏腑同调,则邪去正安,疗效显著。并...
关键词:结直肠癌 扶正祛邪 以通为补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陈伟基于“胃以通为补”理论病证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年第5期393-394,397,共3页余静雯 陈伟 
浙江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GZS202104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黏膜上皮因反复损伤而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有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病[1]。CAG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与胃癌具有正相关性[2]。中医药治疗在该病中...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以通为补 病证结合 名医经验 陈伟 
从通补外治法论治糖尿病足溃疡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4年第8期89-92,共4页余泽俊 童庭 刘洪钢 申开琴 杨隆奎 
重庆市科卫联合中医药科研项目(2019ZY023292);重庆市渝中区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渝中卫发[2021]199号)。
糖尿病足溃疡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痰浊瘀血闭阻脉络为其重要病理基础,其在局部创面表现多为实证。所以外治时,局部辨证为基础,结合症-证-病-体相参,寓补于通,以通为用,以通为补,脉络通则气血生,气血生则新肌生,即所谓“气...
关键词:通补 外治 以通为补 糖尿病足溃疡 
基于“以通为补”理论探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思路
《四川中医》2024年第4期63-67,共5页韩洁 伍丽 余敏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青年项目(编号:KJQN202215130);重庆市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渝中医[2022]33号)。
“以通为补”理论的应用最早见于《伤寒论》,主要是通过宣通腠理,温脏通阳,继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变应性鼻炎作为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病程常迁延难愈,临床采用中医疗法卓有成效。患者因惧针和畏惧口服中药导致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
关键词:以通为补 变应性鼻炎 中药熏蒸 透灸法 
刘启泉基于“六腑以通为补”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被引量:2
《辽宁中医杂志》2024年第4期25-28,共4页郑世豪 张乃霖 梁笑妍 郭浩林 宋聪敏 李红京 刘启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8]119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
该文将刘启泉教授从“六腑以通为补”理论出发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经验介绍如下。生动阐释了六腑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生理与病理关系,简要说明了从六腑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基础,认为其病位虽在胃,却与六腑密切相关。慢性萎缩...
关键词:刘启泉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六腑以通为补 名医经验 
从中医“以通为补”论神经外科疾病的阶段性管理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年第18期113-115,共3页叶哲昊 张铖 
目的:从中医学管理视角出发,探讨中医学“以通为补”理论指导下的神经外科疾病的阶段性管理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4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患者。随机进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现代西医学...
关键词:中医通法 以通为补 疾病 合理用药 神经外科 
裴晓华教授运用“以通为补”理论治疗产后缺乳经验被引量:2
《吉林中医药》2023年第6期662-664,共3页赵乐 裴晓华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重点专项课题(2018-7032)。
根据缺乳患者产后气血亏虚的病因病机,裴晓华教授认为“虚”应理解为气血的绝对不足及因热毒、痰湿、气滞等实邪阻滞乳络导致气血的相对虚少2个方面。“以通为补”的理论既符合乳房的生理特点,又对产后缺乳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临证应辨...
关键词:裴晓华 产后缺乳 以通为补 中医经验 
基于仲景理论探讨以通为补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年第7期79-82,共4页祝俊香 岳文超 陈凤菲 
山东省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0JKNS015】。
“以通为补”属于中医治则治法范畴,指某些疾病治疗中应用发汗、攻下、消导、行气等祛邪手段,即“通”法,最终起到使人体脏腑达到阴平阳秘状态的“补”的作用。“以通为补”学术思想自古而有之,随着医学发展,后世医家在其本义基础上进...
关键词:以通为补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仲景理论 
基于“以通为补”理论用藤类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经验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医学研究杂志》2022年第11期1-3,共3页赵钢 马莹莹 于文慧 王瑞珩 
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药科技创新项目(ZHY19-035);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ZHY2020-157)。
根据对周围血管疾病领域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运用藤类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经验。藤类药具有活血消痈、引药下行的功效,恰与下肢缺血性疾病应秉承“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以通为补”的治疗理论相契合。灵活运用藤...
关键词:藤类药 周围血管疾病 以通为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