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虚构

作品数:348被引量:28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沈伯俊曹继春马大康杜莹杰李运抟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审美形式、文学虚构与人的存在被引量:10
《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33-41,共9页马大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后现代视域中的文学虚构问题研究"(编号:10BZW003)的阶段成果
审美形式、文学艺术虚构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关联,是随西方现代化进程而凸显的,是现代主义文化英雄的精神建构。审美形式既是文学艺术虚构世界的构建者,又是引领人进入这一世界的向导。但是,后现代社会对种种边界的瓦解,特别是电子媒介和...
关键词:文学虚构 审美形式 人的存在 现代化进程 虚拟世界 艺术虚构 历史叙事 后现代社会 
艺术想象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
《文学评论》1991年第6期148-149,共2页邓曾耀 
情感体验性。科学家进行创造性想象,只能建立直观形象的模型作为中间环节;其成果必须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这里容不得情感因素的介入。正如恩格斯所说:“愤怒可以出诗人,愤怒却不能在科学上把我们推向前进。”尽管两者都是对真理的探索,...
关键词:艺术想象 科学家 想象力 创造性想象 情感因素 科学想象 艺术虚构 艺术形象 直观形象 情感领域 
当代苏联文学三题被引量:1
《文学评论》1984年第5期102-113,144,共13页张捷 
苏联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状况,是我国文学工作者所关心的。张捷的《当代苏联文学三题》对近年来苏联文学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纪实小说,以及正面人物问题,艺术手法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评介。
关键词:纪实小说 苏联文学 正面人物 文学创作 艺术虚构 现实主义文学 人物形象 作家 现代派 艺术手法 
李渔的“无声戏”创作及其小说理论被引量:2
《文学评论》1982年第2期129-134,共6页王汝梅 
一关于李渔的事迹,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孙楷第先生曾从李渔的诗文集钩稽考究其生平,理出了一条脉络(见《十二楼序》)。赵闻庆先生在李渔的原籍兰溪作实际的调查,并结合敦睦堂《龙门李氏宗谱》。
关键词:李渔 小说理论 小说概念 小说创作 小说戏曲创作 无声 孙楷第 艺术虚构 现实主义 重大意义 
历史剧问题的再商榷——答朱寨同志被引量:11
《文学评论》1963年第1期44-63,共20页李希凡 
自从写了《历史知识及其他》以后,很久没有接触历史剧问题了。这中间,曾经读过乌强同志的《关于历史剧的创作方法》(《戏剧报》一九六二年第九期)以及一部分剧作家和剧评家的《历史剧问题座谈纪要》(《光明日报》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五...
关键词:历史剧 三国演义 桃花扇 历史真实 艺术虚构 历史事件 历史题材 主要人物 艺术概括 剧作家 
关于历史剧问题的争论被引量:7
《文学评论》1962年第5期1-11,共11页朱寨 
关于历史剧的问题,报刊上早就不断有文章在谈论了。而提出了“什么叫历史剧”的问题并且使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上的注意,成为话题,却是由于吴晗同志的谈历史剧的文章以及后来李希凡同志和吴晗同志的争论。
关键词:历史剧 艺术虚构 历史上 艺术品 文艺作品 历史事实 吴晗 戏剧 历史人物 故事情节 
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从《臥薪尝胆》的许多不同剧本说起被引量:22
《文学评论》1961年第6期1-57,共57页茅盾 
四先秦诸子、两汉学者对吴、越两方的文臣武将的评价也算巧合罢,当时吴越两国的决策人物都是楚人。所不同者:为吴夫差决策的伍子胥和伯嚭都属于楚国统治集团中有地位的家族的一员,在楚国因受排挤,亡命到吴国;为越勾践决策的范蠡和文种...
关键词:历史剧 吴越春秋 越王勾践 越国 艺术虚构 历史条件 历史真实 西施 赵氏孤儿 吴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