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康

作品数:101被引量:305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言语行为行为语言文学虚构文学活动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评论》《浙江学刊》《复印报刊资料(美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元骧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文艺争鸣》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马大康 
王元骧美学思想一个鲜明特点是“坚守”与“开放包容”:他始终“坚守”理性精神,理性成为贯穿美学思想的一根主线;“开放包容”则使他不断拓展、深化和更新美学思想,永葆理论的活力和阐释力。一王元骧美学思想经历了从认识论、实践论美...
关键词:古希腊美学 希伯来文化 王元骧 美学思想 人生论美学 康德美学 美学视野 美学观 
人的全面展开,美的层累突创——略论蒋孔阳美学思想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4年第1期12-20,240,共10页马大康 
蒋孔阳着眼于人与现实关系的多维性、复杂性、复合性来揭示人的丰富性,探讨审美现象的多样性,其美学思想海纳百川、融汇中西古今。一方面,蒋孔阳熟稔西方古典和现代美学思想;另一方面,他深入钻研和总结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实践,...
关键词:蒋孔阳 美学思想 审美关系 主体性 去主体化 
符号结构与感觉重构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1期15-17,共3页马大康 王正中 
一、行为、语言、符号及其文化惯例在《符号建模与审美创造》中,我们曾专门阐述了符号建模的三个序列:行为建模、语言建模,以及其他符号建模。行为建模是在生物体与世界打交道过程中形成的,是生物体关联世界所构建的“关系模式”。语言...
关键词:行为建模 审美创造 皮尔斯 音响形象 符号结构 文化惯例 外延和内涵 无意识 
数字媒介:符号生产与经验转向被引量:1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80-93,共14页马大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艺符号学新视野”(20FZWB019)。
认知符号学认为,符号首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模式。媒介、符号和人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媒介技术的发展势必带来符号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更,进而改变符号价值结构,直接影响着人对世界的解释模式,影响着人的感知、感受方式。数字媒介则彻底改...
关键词:数字媒介 符号 经验 价值 元宇宙 
符号结构与感觉重构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2期1-13,共13页马大康 王正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FZWB019]的阶段性成果。
所有符号都是由言语行为与行为语言协同建构的,因此,最终都可以由这两者协同作用加以解释。只有深入了解行为语言、言语行为、其他符号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符号系统,特别是言语行为和行为语言的施行方式和性质,才能对文学艺术作出合理解释...
关键词:文学艺术 符号 文化惯例 感觉配置 
“迷狂”与“虚静”——中西方不同的审美回归之路被引量:6
《文艺争鸣》2021年第4期66-71,共6页马大康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文艺符号学新视界”(项目编号:20FZWB019)的阶段性成果。
在比较中西美学思想时,张世英指出:"中国儒家文化以道德为最高人生境界,审美服务于道德,而道德的主要标准是去私,‘我’‘己’(自我)在儒家看来大多是‘私’字的代名词,去私等于去我。道家思想是整个中华文化传统中审美观念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中华文化传统 中国儒家文化 审美文化 张世英 中西美学 人生境界 审美境界 道家思想 
认知符号学:重新思考文学艺术的新路径被引量:5
《江海学刊》2021年第1期232-237,255,共7页马大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艺符号学新视界”(项目号:20FZWB019)的阶段性成果。
符号首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模式",是人把握世界的中介。人类符号建模的发生过程存在三个序列:行为建模、语言建模、符号建模。其中,语言诞生是关键。语言具有对象化及符号化能力,它不仅将行为建模转化为"行为语言",并且协同行为建模共...
关键词:文学艺术 认知符号学 符号建模 关系模式 
符号建模与审美创造——兼对“总体符号学”的质疑
《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20年第3期3-15,共13页马大康 
皮尔斯以现象学为基础提出“符号三元关系”。西比奥克则从认知科学出发建立“建模系统理论”,超越现象学的制约,把动物指号过程与人的指号过程相连贯,构建了“总体符号学”。但是,迪利等学者却把“总体符号学”嫁接到皮尔斯符号三元关...
关键词:皮尔斯 西比奥克 符号建模 总体符号学 审美活动 
从生态存在论美学到生生美学——论曾繁仁的生态美学观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0年第1期-,共11页马大康 
生态文明与审美活动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曾繁仁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关联,立足和跨越边界,以生态美学作为聚焦点和突破口,既更加深入地阐述了生态整体观,以自己的研究介入生态文明建设,又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拓展了美学的研究领域,深化了美学...
关键词:曾繁仁 生态美学 生生美学 存在论 天人合一 
符号建模与审美创造——兼对“总体符号学”的质疑被引量:9
《浙江学刊》2020年第1期178-190,共13页马大康 
皮尔斯以现象学为基础提出"符号三元关系"。西比奥克则从认知科学出发建立"建模系统理论",超越现象学的制约,把动物指号过程与人的指号过程相连贯,构建了"总体符号学"。但是,迪利等学者却把"总体符号学"嫁接到皮尔斯符号三元关系上,这...
关键词:皮尔斯 西比奥克 符号建模 总体符号学 审美活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