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结构与感觉重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大康[1] 王正中 

机构地区:[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2]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  处:《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1期15-17,共3页Literary Studies Digest

摘  要:一、行为、语言、符号及其文化惯例在《符号建模与审美创造》中,我们曾专门阐述了符号建模的三个序列:行为建模、语言建模,以及其他符号建模。行为建模是在生物体与世界打交道过程中形成的,是生物体关联世界所构建的“关系模式”。语言建模则建立在行为建模的基础上,是对无意识经验的归类、凝聚和抽象,由此形成具有外延和内涵的“概念”形成“概念/音响形象”的语言。正是由于语言和意识的诞生,行为建模才转化为皮尔斯所说的“符号”,称之为“行为语言”。自此,语言建模携手行为建模共同构建了所有其他符号。

关 键 词:行为建模 审美创造 皮尔斯 音响形象 符号结构 文化惯例 外延和内涵 无意识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