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星

作品数:501被引量:10972H指数:5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土壤植物修复污染土壤重金属更多>>
发文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蚯蚓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其实现碳中和的潜力
《生态学杂志》2025年第1期271-282,共12页陶宗鑫 郑彤 徐晶 欧阳少虎 周启星 
NSFC-山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90622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804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2107306);博士后面上项目(2020M680867)资助。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剧增,土壤碳库在全球的碳排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壤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总量的20%。因此,实现土壤生态系统的碳中和对降低其温室气体排放量显得尤为重要。蚯蚓作为土壤中最...
关键词:蚯蚓 碳中和 土壤 固碳 土壤修复 
物种生态位扩张现象及来自碳排放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2025年第1期304-313,共10页姚珏 欧阳少虎 郑彤 吴康迎 周启星 
NSFC-山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906222);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9YFC1804104)资助。
生态位是物种能利用的所有资源的总和,研究物种生态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理解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生物因素(如种间和种内竞争、捕食性相互作用、有无天敌等)和非生物因素(如气候、人类活动等)可以影响物种生态位扩张,...
关键词:生态位 生态释放 物种生态位扩张 碳排放 气候变化 
生态地球化学:理论、实践和展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4年第6期1196-1207,共12页周启星 王辉 王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709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山东省联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1906222)。
生态地球化学是采用地球化学和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元素及化合物(包括污染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与分配,在生态圈与地球其他各圈层之间迁移转化与循环规律,以及生态因子在全球、区域和局部尺度上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健康影响...
关键词:生态地球化学 理论与方法创新 地球生态系统 人类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建设 
机器学习在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识别与防控上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4年第10期1838-1853,共16页胡献刚 王张佳 邓鹏 于福波 穆莉 王赛 周启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0YFC1807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U22A20615)资助项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产生并进入环境中.这些ECs往往具有生物毒性和环境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风险,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ECs的风险识别与防控.自然环境中ECs的存在情况复...
关键词:机器学习 新污染物 纳米材料 抗生素 微塑料 内分泌干扰物 
石油污染从微观修复到生态调控的生态学转变被引量:1
《环境科学》2024年第8期4967-4979,共13页李瑞祥 杨雪纯 王艳芳 李田 张晓林 高藕叶 周启星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210018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804104)。
石油污染已成为全球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制约了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生物修复虽具备绿色低碳和高效安全等优点,但随着污染的复杂化和严重化,单一的生物修复已难以满足修复目的.而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的生态修复能够统筹碳中和与生态...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及沉积物 生物修复 生态学转变 生态修复 土壤健康和沉积物健康 
基于碳中和的微污染复杂水体治理与修复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24年第19期2789-2803,共15页程思雯 王鹏飞 周启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3709001);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17025)资助。
微污染复杂水体的治理与修复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难题,亟须绿色低碳的新兴技术予以解决.本文首先对“复杂水体”这一新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对典型复杂水体进行了举例说明.之后,系统梳理、概述了水体(包括复杂水体)中发生的微污染现象...
关键词:复杂水体 微污染物 治理与修复技术 碳中和 
碳中和植物降污固碳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环境科学》2024年第6期3446-3458,共13页陈芸 周启星 陶宗鑫 郑彤 吴康迎 张嘉乐 欧阳少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709001,2019YFC1804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906222,4210730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0M68086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项目(2023T160338)。
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承载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需要探索更多的技术手段.植物是构建陆地和海洋碳汇体系的重要载体,同时植物修复技术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种科学手段.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植物降污(包括降低环境介质中的...
关键词:碳中和植物 协同耦合 降污修复 光合固碳 机制 
基于碳中和新技术的美丽中国建设被引量:7
《中国环境科学》2024年第4期1777-1787,共11页周启星 王辉 欧阳少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709001)。
碳中和技术是以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固定为目的,以节能、减排、增效为核心的新技术体系,主要分为三类,包括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和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将碳中和技术应用于美丽中国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推动我国能源结构...
关键词:碳中和技术 美丽中国建设 能源结构 低碳能源体系 
海-陆交互作用与海岸带碳中和农业驱动被引量: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周启星 王辉 欧阳少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709001)。
海岸带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低碳农业发展“前哨”。推动和发展碳中和农业符合时代所需,也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海岸带区域发展碳中和农业的相关问题和重要性。首先,本文阐释了海陆交互作用以及海岸带碳中和农...
关键词:碳中和农业 海岸带 海陆交互作用 可持续发展 人工光合作用 
灌木林下土壤有机质积累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4
《环境科学研究》2023年第11期2169-2178,共10页周启星 侯泽林 莫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山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No.U190622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9YFC1804104);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No.T2017002)。
灌木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涉及土壤排放和消纳大气CO_(2)的多个生物化学过程.本文综述了灌木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有机质(SOM)固存的贡献,以及环境因子对SOM转化的影响,并从研究方法、污染物干...
关键词:碳中和 生态滞留时间 气候变化 生物固碳 互利共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