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勤

作品数:28被引量:13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梁用汽车拼焊板海洋平台厚板更多>>
发文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冶金信息导刊》《建筑钢结构进展》《轧钢》《炼钢》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厚板TMCP工艺及其应用进展被引量:4
《上海金属》2017年第3期68-73,共6页黄维 张志勤 高真凤 丁伟 陈付红 
TMCP工艺是未来厚板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TMCP工艺装备以及TMCP产品在各领域的应用进展,并总结了未来TMCP工艺及TMCP钢板产品的发展方向,为国内中厚板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TMCP工艺 装备 应用进展 
石油及LNG储罐用钢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11
《上海金属》2016年第2期74-78,共5页黄维 张志勤 高真凤 
综述了国内外石油及LNG储罐用钢的开发现状,并对国外在石油及LNG储罐用钢方面的新发展进行了概括,如日本的减Ni化LNG储运用钢已实现实用化并出台了相关标准,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已扩展应用到船板外的其它高强钢种,TMCP工艺已实现多个品种...
关键词:石油及LNG储罐 高强度钢 大线能量焊接 低温用钢 
日本生产高品质冷镦钢品种现状被引量:5
《上海金属》2013年第2期46-50,62,共6页黄宝 何立波 邢娜 张志勤 高真凤 
随着冷镦钢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节能环保、降低消耗方面的需求,对冷镦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本各钢厂根据下游用户对冷镦钢产品的特殊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设备技术特点,为用户量身设计生产多种高品质冷镦钢产品。目前国内冷镦钢50%左...
关键词:高品质 冷镦钢 品种 日本 
Ni系低温钢现状及发展方向被引量:18
《鞍钢技术》2013年第1期10-14,共5页黄维 高真凤 张志勤 
介绍了Ni系低温钢的性能要求、应用领域及分类。对国内外不同Ni含量低温钢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内钢铁企业应加快推进Ni系低温钢的标准化及品种系列化,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并对焊接工艺及配套焊材进行开发。
关键词:Ni系低温钢 焊接性 标准 
汽车用第3代先进高强度钢的研发进展被引量:18
《特殊钢》2013年第1期16-21,共6页张志勤 黄维 高真凤 
近几十年来,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AHSS-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是材料的研发重点。第1代以铁素体为基的AHSS钢的强塑积为15 GPa·%,第2代以奥氏体为基的AHSS钢的强塑积为50 GPa·%,其合金含量高和生产工艺控制困难导致成本高,因...
关键词:第3代先进高强钢 汽车 研发 进展 
非API 13Cr系马氏体不锈钢油套管的发展现状被引量:3
《特殊钢》2012年第3期22-25,共4页邢娜 何立波 黄宝 高真凤 张志勤 黄维 
API(美国石油协会)13Cr油套管具有良好的耐CO_2腐蚀性,但随新油田的开发,要求油套管具有优良的抗H_2S、CO_2高温耐蚀性。文中分析了国内外非API 13Cr马氏体不锈钢油套管(Cr13-Ni5-Mo,Cr13-Ni5-Mo2,Cr15-Ni6-Mo2-Cu等)的发展现状,叙述了...
关键词:非API油套管 马氏体不锈钢 耐蚀性 
日本海洋平台用厚板开发现状被引量:19
《轧钢》2012年第3期38-42,共5页黄维 张志勤 高真凤 何立波 
介绍了日本JFE公司、新日铁公司及住友金属公司海洋平台用钢板的开发现状,重点介绍日本钢铁公司海洋平台用钢板系列化品种、焊接热影响区的韧化及先进的轧制工艺。并针对我国海洋平台用钢开发滞后的局面,指出了未来的重点是按照国际海...
关键词:海洋平台用钢板 品种 性能 标准 生产工艺 
欧洲海洋平台用厚板品种及工艺的发展被引量:13
《建筑钢结构进展》2012年第6期8-13,共6页黄维 张志勤 
介绍了欧洲海洋平台用厚板的种类、供货尺寸、生产工艺的发展及其性能,并通过欧洲典型海洋平台实例介绍了其应用情况。认为欧洲钢铁企业对于海洋平台用钢的研发、品种系列化及标准化方面值得借鉴,国内钢铁企业应加快推进海洋工程用钢国...
关键词:海洋平台用钢 品种 热机械轧制 变截面钢板 
中国海洋平台制造业现状及钢企对策被引量:7
《冶金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3期24-27,共4页黄维 张志勤 邢娜 高真凤 何立波 
介绍了海洋平台的分类及其用材,分析了国内海洋平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并给出了钢铁企业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海洋平台 海洋工程制造业 策略 标准 
轿车车身高强度钢应用进展
《特殊钢》2011年第6期19-22,共4页张志勤 何立波 高真凤 黄宝 黄维 邢娜 
目前轿车设计车身减重方案中高强度钢的应用明显增加,车身减重达20%以上,但仍低于铝或铝镁合金车身减重40%的指标。未来钢制车身的设计理念将通过开发的第3代高强度钢和新的车身零部件加工及成型设计,达到车身减重35%的目标。文中介绍...
关键词:高强度钢 轿车车身 应用进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